首页 百科知识 结直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像表现

结直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像表现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直肠切除术或腹腔镜术后,各种腹部并发症在术后早期或后期均可发生。直肠灌肠出现对比剂外漏可确诊。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肠坏死而导致额外的肠切除。结直肠手术占输尿管损伤的大多数。腹部手术后出现腹水或局部积液应注意输尿管损伤的可能性。超重患者或术后早期,伤口的血肿可类似切口疝。术后肠粘连或嵌钝性疝也可发生在局部复发或腹膜转移的病例中。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后无改善者应行CT检查明确病因。

结直肠切除术或腹腔镜术后,各种腹部并发症在术后早期或后期均可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因患者多为老年患者,通常合并伴发病,为非特异性并发症,如术后呼吸和心脏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导致术后肺梗死。早期并发症包括:伤口并发症、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和邻近器官损伤,如术后胰腺炎、脾梗死和胃肠道意外穿孔或输尿管损伤。CT可有效及准确诊断这些早期并发症,评价病变的位置和程度。后期并发症包括切口疝、肠梗阻和肿瘤复发。

(一)早期并发症

1.伤口并发症 与清洁伤口相比,结肠手术因伤口污染的机会大,伤口感染常见。伤口感染通常在术后第2周或第3周出现。CT表现为腹壁切口内少许积液或积气。未经治疗的感染有可能进一步引起伤口裂开及切口疝。

2.吻合口瘘 常发生于低位结直肠吻合术,少见于Hartman手术直肠残端。原因有:手术技术因素、患者营养状态、术前治疗及合并其他疾病。吻合口瘘可无临床症状或临床隐匿。早期瘘可在术后2周内出现,患者发热是主要特征,常合并直肠痛。后期吻合口瘘常与肿瘤复发相似,症状包括疼痛、里急后重和便秘。CT可显示吻合口瘘导致的气腹或术区局限性积液和脓肿,吻合口瘘可伴有皮肤窦道形成(图5-56)。直肠灌肠出现对比剂外漏可确诊。

图5-56 乙状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术后5个月

A.钡灌肠正位片,示降结肠直肠吻合口瘘,瘘管形态不规则(箭);B.钡灌肠右前斜位片,示降结肠直肠吻合口瘘,瘘管形态不规则(箭);C.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左侧髂窝脓肿形成(短箭),脓肿壁明显强化,脓腔内含气液,皮肤窦道形成(长箭)

低位前切术吻合口瘘CT表现与术后时间有关(图5-57)。术后早期至术后2个月,CT显示腹部的异常包括:①大范围的积气、积液,通常积气达直肠管径50%以上,位于骶前间隙,沿髂血管和直肠筋膜周围腹膜外路径蔓延;②直肠前移;③直肠对比剂外漏,出现“双直肠”征而确诊。延迟期吻合口瘘(术后>6个月),CT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较早期吻合口瘘小,仅骶前中线处少量积气、积液,直肠前移。

3.腹腔脓肿 发生率47%~84%。CT可准确诊断术后腹腔脓肿,评价其位置和大小、有无脓肿壁和分隔,以及相关的肠瘘。腹腔脓肿的CT表现包括:边界清楚的液性低密度影或气-液平面;增强后病灶边缘环形强化或软组织密度内含有气泡,较大的腹腔脓肿可推压邻近结构。诊断困难时需CT引导诊断性穿刺,因慢性血肿可有类似CT表现。CT在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脓肿中具有重要作用。

4.邻近器官和结构损伤 上腹部手术可发生急性胰腺炎。由于解剖的关系,结肠脾曲、脾和胰尾在左半结肠切除时可导致胰腺直接损伤和术后胰腺炎。隐匿性意外脾损伤,可导致脾血肿和梗死。

图5-57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术后22d

A.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直肠吻合口右前壁瘘口(箭),直肠周围见积气、积液;B.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示直肠吻合口右前壁瘘口(箭),直肠周围见积气、积液

结肠切除术后可出现术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手术直接损伤血管、术后败血症或高凝状态、术前存在肠道炎性疾病有关。门静脉和肠系膜血管血栓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CT增强扫描可早期检出静脉血栓。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肠坏死而导致额外的肠切除。

输尿管损伤少见。输尿管医源性损伤是开放手术或腹腔镜腹部和盆腔手术潜在的并发症。结直肠手术占输尿管损伤的大多数。输尿管损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常诊断较晚。腹部手术后出现腹水或局部积液应注意输尿管损伤的可能性。CT延迟扫描因输尿管内的对比剂外溢导致上述液体密度增高,则可明确诊断。同侧肾盂积水常见。

直肠癌切除术在低位吻合器吻合时可发生结肠阴道瘘,在吻合时错误地将阴道黏膜与直肠壁吻合在一起,后期瘘管形成。

(二)延迟并发症

1.切口疝 腹部脏器经手术切口突出腹腔外,约10%发生于腹部切开术,0.1%~3%发生于腹腔镜手术。临床出现切口疝通常在术后数月和1年内。大多数切口疝累及腹侧腹壁,尤其切口通过少血管的腹白线。肥胖和伤口感染易导致切口裂开。切口疝通常临床即可诊断,但CT可清晰显示腹壁缺损和疝的结构(图5-58)。超重患者或术后早期,伤口的血肿可类似切口疝。CT可评价复杂性切口疝引起的肠梗阻和绞窄性肠缺血,也可评价疝的大小,估计修复的可行性。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常见的迟发性并发症,约占1/3的病例,通常位于横结肠造口术。

2.术后肠梗阻 发生率9%~28%。恶性肿瘤术后转移是术后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50%~60%的病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腹膜转移,导致大、小肠梗阻的发生率升高。术后肠粘连或嵌钝性疝也可发生在局部复发或腹膜转移的病例中。CT可进行诊断和指导治疗。CT能准确诊断肠梗阻,明确其程度和梗阻原因。粘连带通常根据梗阻点有无明确病变,推断诊断。当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CT发现内脏、腹膜和腹膜后病变,如浆膜或腹膜种植结节、腹水或复发肿块时,应想到恶性病因引起的肠梗阻(图5-59)。手术后近期,肠管扩张可能与麻痹性肠梗阻或纤维粘连有关。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后无改善者应行CT检查明确病因。

图5-58 乙状结肠癌术后切口疝

术后2年,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切口处小肠肠管疝入皮下脂肪层内(箭)

图5-59 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

术后2年,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吻合口肿瘤复发(箭),并侵犯十二指肠水平部导致肠梗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