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管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表现

食管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表现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钡剂检查可评价吻合口肿瘤复发,但对管壁病变和周围淋巴结肿大无法评价。术后CT定期复查对判断肿瘤复发有重要作用。内镜超声较内镜和CT评价吻合口复发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敏感,在评价患者治疗随访中有重要作用。吻合口复发依赖于切除边缘的长度。当CT显示不明确时,增强MRI将有助于诊断。术后1年CT增强扫描轴位图,右侧胸壁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突向肺野,宽基底与胸壁相贴,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左侧胸腔胃

钡剂检查可评价吻合口肿瘤复发,但对管壁病变和周围淋巴结肿大无法评价。术后CT定期复查对判断肿瘤复发有重要作用。CT评价肿瘤复发准确性为87%。全身FDG PET- CT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在解剖结构改变以前显示复发肿瘤的功能活动。但PET-CT对小病灶(<1cm)或坏死转移灶的显示缺乏敏感性。内镜超声较内镜和CT评价吻合口复发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敏感,在评价患者治疗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一)局部淋巴结复发

手术时淋巴结转移常见于右喉返神经组淋巴结、右心旁淋巴结、食管周围淋巴结和胃小弯侧淋巴结,相比之下,术后淋巴结复发常见于左喉返神经组淋巴结、右锁骨上淋巴结、腹腔干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图5-60至图5-62)。转移和复发较少见于颈内静脉、气管前、胃大弯侧、肝总动脉和脾动脉组淋巴结。

图5-60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

A.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腹腔干、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内见低密度坏死区,右侧膈肌转移性肿块(箭);B.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示腹腔干、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内见低密度坏死区(箭)

图5-61 食管癌术后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箭),周围脂肪间隙模糊,邻近颈部动静脉受压前移

图5-62 食管癌术后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A.术前CT增强扫描轴位图,左锁骨上窝小淋巴结(箭),周围脂肪间隙清晰;B.术后2个月,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左锁骨上淋巴结增大(箭),邻近颈部动、静脉受压前移,部分被包绕;C.术后6个月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进一步增大(箭),周围脂肪间隙模糊,邻近颈部动、静脉受压前移,部分被包绕

(二)吻合口复发

复发率3%~9%。吻合口复发依赖于切除边缘的长度。吻合口复发表现为结节状、向心性狭窄(见图5-48)。CT表现为吻合口部胃或食管壁结节状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图5-63)。

(三)切口种植转移

术中癌细胞脱落在手术切口区,可导致肿瘤在切口区种植转移(图5-64)。

图5-63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

术后5个月,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吻合口两端管壁增厚,向管外脂肪间隙浸润,并形成肿块

图5-64 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肿瘤种植转移

术后2年,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示左侧颈部切口区结节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内见斑片状低密度灶

(四)远处转移

1.血行转移 最常见部位包括肝、肺、骨、肾上腺、肾和脑,可同时累及多个器官(图5-65)。肝转移在增强CT上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病灶。当CT显示不明确时,增强MRI将有助于诊断。肺转移灶可为单发和多发,肺单发转移瘤有时需与肺原发性肿瘤鉴别。

2.胸膜和腹膜转移 通常为单侧,也可为双侧。CT表现为以胸膜为基底的结节、肿块,胸腔积液,不规则胸膜增厚(图5-66)。腹膜种植常继发于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当看到腹水或腹膜结节时应考虑腹膜转移瘤。

图5-65 食管癌术后右肾上腺转移

术后1年,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右肾上腺结节状肿块(箭),其外缘见明显强化结节,肝脾周围见少量腹水

图5-66 食管癌术后胸膜转移

术后1年CT增强扫描轴位图,右侧胸壁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突向肺野,宽基底与胸壁相贴,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左侧胸腔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