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表现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表现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胃癌术后局部复发通常位于残胃和吻合口。尽管肠壁增厚的程度和范围在诊断复发时很重要,但无特异性。其他局部复发的部位包括胰腺和腹壁切口。因根治术将胃周区域性淋巴结分离并切除,胃癌淋巴结转移复发通常累及腹膜后淋巴结。腹水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胃癌转移至卵巢,即为Krukenberg瘤,常较大,双侧多见,CT表现为附件区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一)局部复发

胃癌术后局部复发通常位于残胃和吻合口。CT表现为胃壁或肠壁的增厚(图5-67,图5-68)。尽管肠壁增厚的程度和范围在诊断复发时很重要,但无特异性。肠道未充分扩张、手术折叠、肠粘连和吻合口区息肉样肥大性胃炎可导致误诊。

其他局部复发的部位包括胰腺和腹壁切口。肿瘤复发累及胰腺与胰腺原发肿瘤或胰周肿大淋巴结难以鉴别。腹壁切口术后纤维化改变可类似腹壁复发。

图5-67 胃癌术后残胃肿瘤复发,术后13年

A.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残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长箭),淋巴结肿大(短箭);B.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 图,示残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箭)

图5-68 胃癌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术后2年

A.对比剂造影正位片,吻合口区见一充盈缺损(箭),胃壁黏膜破坏、中断,输入襻梗阻扩张;B.CT增强扫描斜冠状位重组图,示吻合口区管壁明显增厚(长箭),输入襻轻度扩张、积液(短箭)

(二)淋巴结转移

未治疗的进展期胃癌90%发生淋巴结转移,占术后复发的大部分。因根治术将胃周区域性淋巴结分离并切除,胃癌淋巴结转移复发通常累及腹膜后淋巴结。最常见的是肝总动脉、腹腔干、胃十二指肠韧带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图5-69)。淋巴结肿大明显或融合在CT上易于诊断,当增大的淋巴结表现为虫蚀状、囊状、不均匀性高密度、串珠状排列、肿块状增大和对邻近血管产生压迫或增强扫描肿大的淋巴结呈明显强化、边缘环形强化等,常提示增大的淋巴结有肿瘤转移。但小的孤立性或局灶性淋巴结转移则难于诊断。肝总动脉、腹腔干、胃十二指肠韧带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常引起肝外胆管受压,导致中至重度胆管扩张。

图5-69 胃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A.术后3个月,CT增强扫描轴位图,腹腔干周围可见片状软组织密度影;B.术后6个月,CT增强扫描轴位图,腹腔干周围片状软组织密度影稍增大;C.术后11个月,CT增强扫描轴位图,腹腔干周围片状软组织密度影进一步增大,边缘模糊;D.术后16个月,CT增强扫描轴位图,腹腔干周围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形成肿块并明显强化,肝周出现腹水,左肾积液

(三)腹膜种植

胃肿瘤术后腹膜种植可能的原因有:胃肠道肿瘤手术时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腹膜腔导致腹膜表面复发;术后淋巴管内的肿瘤栓子逆向外漏;肠壁复发的肿瘤穿透肠壁种植到腹膜(图5-70)。腹水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直肠弥漫受累罕见,转移路径不清楚,表现为直肠壁同心圆样增厚,呈皮革状,长度>10cm。

图5-70 胃癌术后腹膜转移

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右膈腹腔面多发结节(箭),肝、脾周围可见腹水

(四)血行转移

肝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因病灶常为少血供,CT门脉期易于显示病灶。CT检测肝转移灶>1cm的敏感性为90%。可见边缘环形强化。其他转移部位包括肺、肾上腺、卵巢和骨盆(图5-71至图5-73)。胃癌转移至卵巢,即为Krukenberg瘤,常较大,双侧多见,CT表现为附件区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图5-71 胃癌术后肺转移

A.术后22个月,CT轴位图(肺窗),示左肺上叶和下叶转移灶;B.术后28个月;CT轴位图(肺窗),左肺上叶和下叶转移灶增多、增大;C.术后37个月,CT轴位图(肺窗),示左肺上叶和下叶转移灶进一步增大

图5-72 胃癌术后卵巢转移

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盆腔双侧附件区形态不规则形肿块,强化密度不均匀

图5-73 胃癌术后骨盆转移

CT轴位图(骨窗),示双侧髂骨、骶骨多发斑点状高密度转移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