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腹膜后常见疾病内科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腹膜后常见疾病内科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肿、积液、小的血肿、脓肿、淋巴结炎,治疗有效时,弥漫性病灶逐渐局限、缩小或消失;治疗无效时,病变继续迁延、扩散。对于结核性淋巴结炎,应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但疗程需1~2年;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可见淋巴结坏死、范围缩小、出现钙化。腹膜后肿瘤内科姑息性治疗时,定期复查可以监测肿瘤增大、坏死、破裂、侵犯及转移等。

水肿、积液、小的血肿、脓肿、淋巴结炎,治疗有效时,弥漫性病灶逐渐局限、缩小或消失;治疗无效时,病变继续迁延、扩散。对于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应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但疗程需1~2年;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可见淋巴结坏死(图6-1)、范围缩小(图6-2)、出现钙化。腹膜后肿瘤内科姑息性治疗时,定期复查可以监测肿瘤增大、坏死、破裂、侵犯及转移(图6-3)等。

图6-1 腹膜后淋巴结结核坏死

A.MRI T1WI平扫,示下腔静脉前方小结节状低信号影;B.MRI T1WI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示该小结节边缘略微强化,内部无强化;C.MRI T1WI增强扫描肾实质期,示该小结节边缘明显强化,内部呈低信号坏死性改 变;D.MRI T1WI增强扫描肾排泄期,示该小结节边缘仍明显强化,病灶与下腔静脉分界清楚;E.MRI T1WI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冠状位,腹膜后淋巴结结核呈长椭圆形、纵向走行,边缘明显强化,中心部坏死区无强化

图6-2 腹膜后淋巴结结核

A.治疗前,CT增强扫描,示下腔静脉前方多个囊状坏死淋巴结、下腔静脉后方淋巴结肿大,诊断为腹膜后淋巴结结核(无尾箭头);B.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下腔静脉前方病灶基本相仿(粗箭),下腔静脉后方肿大淋巴结继续增大(无尾箭头);C.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下腔静脉前方病灶范围缩小、坏死淋巴结减小(粗箭),下腔静脉后方肿大淋巴结继续增大、内部出现坏死(无尾箭头);D.抗结核治疗1年半后,下腔静脉前方病灶基本消失,下腔静脉后方肿大淋巴结较前明显变小、坏死组织消失(无尾箭头)

图6-3 腹膜后脂肪肉瘤

发现左腹包块2年。A.CT增强扫描轴位,左侧腹膜后见巨大混杂密度肿块,病变以脂肪密度为主,内见索条状及斑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可见强化,左肾明显受压向右前下方移位,肾轴旋转;B.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示左侧腹膜后肿瘤的全貌及左肾受压、肾轴旋转;C.内科治疗1年后,与A图对比,肿块明显增大,内部实性成分增多,左肾继续向右推压,肿瘤部分包裹左肾;D.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与B图对比,示左侧腹膜后肿瘤明显跨越中线侵犯至右上腹,左肾受压、肾轴顺钟向旋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