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慢性病性贫血患者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慢性病性贫血患者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病性贫血通常包括肾病贫血、慢性肝病所致贫血、内分泌病性贫血、癌性贫血、感染性贫血、结缔组织病性贫血。以下分述各类的中医辨证施治。

慢性病性贫血通常包括肾病贫血、慢性肝病所致贫血、内分泌病性贫血、癌性贫血、感染性贫血、结缔组织病性贫血。以下分述各类的中医辨证施治。

(1)肾病贫血:临床上可分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湿浊中阻证、瘀血内停证。

①脾肾阳虚: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白,食少便溏,口淡乏力或四肢酸困,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健脾温肾,填精益髓。

②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面黄,尿赤口臭或大便干结,舌淡形瘦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③阴阳两虚:临床表现为乏力肢冷,尿赤便干,腰膝酸软,口臭纳少,五心烦热,舌淡胖苔少,脉沉细。

治法:阴阳双补。

④湿浊中阻: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食少恶心,口臭便干,喉中有痰,肢软肢重,口淡纳差,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滑。

治法:祛湿化浊。

⑤瘀血内停: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滞,头晕耳鸣,腰胁积块,唇色紫黯,或齿衄鼻衄,或午后低热,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沉紧。

治法:活血化瘀。

(2)慢性肝病所致贫血:临床上可分为湿热蕴结、寒湿困脾、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五型。

①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为身目俱黄,纳呆食少,腹胀乏力,大便黏滞,恶心厌油,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中。

②寒湿困脾:临床表现为身目黄或晦暗,畏寒乏力,呃逆、纳少、腹胀、便溏,舌苔白腻或白滑,脉弱无力。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③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两胁胀痛,食欲缺乏,面色无华,身倦乏力,大便稀薄,嗳气恶心,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④脾肾阳虚: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食少腹胀,下肢水肿,小便短少,面色无华或晦暗,舌淡胖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

⑤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口目干涩,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齿衄鼻衄,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淡红或少苔、无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3)内分泌病性贫血:临床上可分为肾阳亏虚、肝肾阴虚、肝郁脾虚三型。

①肾阳亏虚:临床表现为头晕,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性欲冷淡,甚则表情淡漠,嗜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脉弱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益气养血。

②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乏力,倦怠,头晕目眩,咽干,遗精,盗汗,闭经,手足麻木,甚则精神抑郁,智力迟钝、痴呆,面色萎黄,舌质黯红,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③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头晕,腹胀便溏,不思饮食,心悸,或多食善饥,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虚。

治法:疏肝健脾,化痰散结。

(4)肿瘤性贫血:临床上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虚血亏、血瘀癥积、肾精衰惫、内伤发热五型。

①肝胃不和:临床表现为胸胁胀痛,悲郁太息,腹胀纳呆,嗳气呕恶,心神不宁,少寐健忘,面色少华,倦怠少神,苔薄腻质胖,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②脾虚血亏: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厌食少食,呕恶便溏,胸闷,心悸,气短懒言,面色少华或萎黄,苔少舌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助运,益气养血。

③血瘀癥积:临床表现为持续隐痛,阵发加剧,拒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脸色黧黑,胁下痞块,腹腔肿块,肌肤甲错,苔薄腻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软坚散结。

④肾精衰惫:临床表现为神倦嗜卧,形寒肢冷,头晕眼花,周身酸楚,厌食,自汗,神形憔悴,肌肉瘦削,苔白舌胖质淡,脉沉细微。

治法:填精益髓。

⑤内伤发热:临床表现为高热不恶寒,或低热缠绵,身热烦躁,自汗盗汗,口干,瘀点瘀斑,肌肤甲错,面色萎黄或黯黑,苔薄质淡,或紫黯,或舌干红,脉细数或涩。

治法:益气除温,养阴清热。

(5)感染性贫血:临床上可分为热毒炽盛、郁火内热、瘀血内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六型。

①热毒炽盛:临床表现为高热、烦渴、汗出、口苦咽干、神昏、便秘、头晕乏力,面赤、发斑或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脉洪大而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心开窍。

②郁火内热:临床表现为低热或反复发热,口干口苦,心烦少寐,五心烦热,头晕目眩,纳少,倦怠乏力,面黄少华,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清热散火,滋阴泻热。

③瘀血内阻:临床表现为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夜热甚或午后低热,癥块积聚,经行有块或闭经,紫斑,衄血,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黯。

治法:活血化瘀。

④心脾两虚: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食少便溏,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自汗,虚热,健忘,女性崩漏,面色萎黄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细缓。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⑤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虚烦少寐,梦多遗精,乏力,消瘦,两颧潮红,舌质红体瘦,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益阴填精。

⑥脾肾阳虚:临床表现为形寒肢冷,纳差便溏,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而数,神疲自汗,肢软乏力,脘腹冷痛,下肢水肿,少腹拘急,男子阳痿早泄,女子不孕等,面色虚浮,舌质淡而胖,脉沉细无力或尺脉沉伏。

治法:温补脾肾。

(6)结缔组织病性贫血:临床上可分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阻滞、血虚夹瘀五型。

①气血两虚: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关节酸痛不已,心悸,自汗,食少,筋惕肉,面色、唇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补血。

②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日晡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低热,口干不欲饮,心烦少寐;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消瘦,面黄少华,舌体瘦,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滋补肝肾。

③脾肾阳虚: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疼痛,僵硬,变形,食少,便溏,夜尿频,五更泻,肌肤麻木不仁、变硬或蜡样光泽,面色苍白少华,舌胖淡,舌质淡,苔白,脉沉。

治法:温补脾肾。

④湿热阻滞: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红肿、灼热剧痛,经脉拘急,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汗出,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通络。

⑤血虚夹瘀: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关节疼痛固定或如针刺,皮肤麻木不仁,发热,尤以夜间发热为主,骨关节变形僵硬,肢端晦暗发紫,面色苍白或晦暗,舌淡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养血活血,宣痹通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