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念、发病诱因、发病机制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高血浆渗透压、重度脱水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为特点。
(1)常见发病诱因:①急性感染、外伤、手术、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②不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尿药、甘露醇等药物;③水摄入不足或失水如透析治疗,静脉高营养疗法等。
(2)本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①基本病因仍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②应激状态下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③失水和低血钾使激素分泌进一步失调;④严重高血糖时渗透性利尿,大量失水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尿钠排出减少。
2.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本病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为多尿、多饮,但多食不明显或反而食欲减退。
如不能及时纠正,逐渐出现严重脱水和神经精神症状:①明显失水表现,唇舌干裂;部分病人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呈现休克状态;②反应迟钝、烦躁或淡漠、嗜睡,甚至陷入昏迷、抽搐。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体征,病情严重者可遗留永久性脑功能障碍。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静脉血糖达到或超过33.3mmol/L(一般为33.3~66.8mmol/L)。有效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可达到或超过320m Osm/L(一般为330~460m Osm/L)。血钠往往增高,可达155mmol/L或更高。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一般无明显酸中毒,借此与DKA鉴别,但有时二者可同时存在。
3.治疗原则
(1)补液:本症失水较为严重,因此补液至关重要,对治疗有决定性作用。总量一般可按照病人原体重的10%~12%估算,遵循“先快后慢”原则。前2h内输入1000~2000ml,12h给总量的1/2及当日尿量之和,其余24h内输入。关于补液的种类,目前多主张开始时用等渗盐水(0.9%氯化钠),因其大量输入不会引起溶血,有利于恢复血容量,改善肾血流量。休克患者应另予血浆或全血。如无休克或休克已纠正,在输入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仍高于350m Osm/L,血钠高于155mmol/L,可选择输入适量低渗溶液(如0.45%氯化钠)。输注时最好依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补液速度。当然可依据病情考虑同时给予胃肠道补液。当血糖下降至16.7mmol/L时开始输入含胰岛素的5%葡萄糖液,二者比例为1U∶(2~4g)。
(2)胰岛素治疗:高血糖是维持血容量的重要因素,如血糖降低过快将导致血容量和血压进一步下降,患者病情容易恶化。往往在注射首次负荷量胰岛素后,继续以0.05~0.1U/(kg·h)体重的速率静脉滴注胰岛素。一般来说本症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因而胰岛素用量较小。
(3)补钾:体内钾丢失较多,但因失水和高渗,血钾正常或升高。但在补液过程中可出现严重的低钾血症。补钾时机易早,多选择在监测血钾正常且病人有尿时即可开始。
(4)其他:即使合并酮症酸中毒,也要慎重补碱。应积极去除病因,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
(陈海冰 于浩泳 贾峻峰 刘 芳 贾伟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