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抗心律失常的目的是什么

抗心律失常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多长定为“猝死”的标准,各家意见也不统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为6小时以内,而“猝死”的高峰则是在起病后1小时内,因此一些心脏病学专家认为,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应作为“猝死”标准。“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其中一半以上由冠心病引起。

心脏在人体起到一个血泵的作用,把人体的营养物质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又将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静脉送到肝、肾、肺解毒及排出体外,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如果发生心律失常,心脏血泵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一旦诊断为病理性心律失常,就应当及时治疗,这就是抗心律失常。其目的为:

(1)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一个正常的心脏,有很好的代偿能力,当心率增快或减慢时,亦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状态,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但如果心脏有病变,便失去了代偿和调节能力,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及血液循环障碍。纠正了心律失常,便可维持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2)减轻或消除症状:多数心律失常的病人有一定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工作、休息及日常生活。如果得到及时治疗,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3)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猝死的病例中,有80%~90%的病人死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对预防猝死起到一定的作用。

专家提示

抗心律失常常用到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按压方法兴奋迷走神经、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起搏器等。

小知识

猝 死

“猝死”也叫急死,即看来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出乎意料的非创伤性死亡,往往来不及救治。关于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多长定为“猝死”的标准,各家意见也不统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6小时以内,而“猝死”的高峰则是在起病后1小时内,因此一些心脏病学专家认为,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应作为“猝死”标准。“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其中一半以上由冠心病引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