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表现有何特点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表现有何特点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人发生急性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的血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加之老年人血管的弹性功能减退,调节血压的能力降低,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抽搐,有的则出现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灵等脑血管意外的症状。异常的颈动脉搏动和血压的改变,均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老年人的心律失常表现易被误认为是由于年老所致的生理功能减退的表现,而想不到是由于心脏出现心律失常所致。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症状和表现与青壮年有所不同,通常表现为全身乏力、易疲劳、心悸、情绪不稳,有的甚至表现为行动不便,出现行走困难等。另外,老年人易发心肺部疾患,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当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时,常伴发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等;反过来,心律失常又会加重上述疾病,使原发病的症状更加明显,从而忽视心律失常的存在。老年人发生急性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的血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加之老年人血管的弹性功能减退,调节血压的能力降低,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抽搐,有的则出现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灵等脑血管意外的症状。

虽然临床检查特别是发现心尖冲动和动脉搏动不规律时,可以证实有心律失常的存在,但如果以规则的心脏搏动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会遗漏许多心律失常。老年人发生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时,桡动脉的搏动可能很规则,但心电图或听诊检查时发现有异常的心率、心音的强弱不一。异常的颈动脉搏动和血压的改变,均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

专家提示

老年人的心律失常表现易被误认为是由于年老所致的生理功能减退的表现,而想不到是由于心脏出现心律失常所致。

小知识

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

脑血管意外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脑梗死、脑出血,中医称之为中风、脑卒中,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

脑血管意外的病人通常都有原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血管的病变是全身性的,不会仅局限于某一器官的血管病变,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的脂质沉淀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破坏了血管内膜的光滑和完整,血液中的成分“血小板”随着血流经过这个斑块时,会误认为是血管破损,附着在斑块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血小板”在斑块上的聚集,促使斑块向血管内突起逐渐增大,形成一长条索状的血栓,造成了血管的狭窄,甚至堵塞,血流通过血管腔时受阻或闭塞,这就是医学上常说的血管狭窄和栓塞。血管的狭窄和栓塞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一个组织器官,发生在脑部的栓塞即称为脑栓塞。脑栓塞多见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动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而成。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数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有几处比较薄弱的地方,当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过高,血管弹性又很差时就会发生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所引起。

脑血管意外常见症状有言语障碍、面瘫、肢瘫,严重时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等。脑血管意外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病,也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