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早搏有何临床意义

早搏有何临床意义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室性早搏,可发展成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会造成病人猝死,应做紧急处理。“R on T”是心电图医学术语,表示室性早搏的QRS波群起始部出现于上一个搏动的T波上,该现象会导致室速或室颤等致死性心律失常,故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要引起重视。冠心病伴有明显心功能不全,或频繁出现室性早搏及快速心动过速,其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比较大。未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予以药物治疗。

一般讲,偶发性早搏或发生早搏多年而无其他体征,亦无明显症状者,多无重要意义,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的,多见于健康人,与情绪激动、疲劳、饱餐、饮酒和吸烟过量等因素有关,不需特殊治疗。

若早搏发生频繁或呈多源性者,常是病理性的表现。见于动脉硬化、冠心病、风湿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等)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室性早搏,可发展成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会造成病人猝死,应做紧急处理。

二尖瓣病变出现房性早搏,易发展成房颤。如出现“R on T”现象应予注意。“R on T”是心电图医学术语,表示室性早搏的QRS波群起始部出现于上一个搏动的T波上,该现象会导致室速或室颤等致死性心律失常,故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要引起重视。

专家提示

早搏合并有其他心脏异常体征或心电图有其他异常变化者,多属病理性。

小知识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症、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死的危险也随之增大。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作“人类第一杀手”。

冠心病伴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脏衰竭),或频繁出现室性早搏及快速心动过速,其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比较大。治疗上首先要纠正心肌缺血,包括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果心肌缺血纠正后仍存在心律失常,则要看心功能如何,射血分数大于(或等于)40%,则不需要治疗,若射血分数小于40%,则要做电生理检查指导治疗。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予以安装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未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予以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能降低总体死亡率,在无禁忌证时都应使用。对于这类患者,胺碘酮也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引自张澍《实用心律失常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