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组成。髋臼呈倒杯形,股骨头呈球状,约2/3纳入髋臼内,因此,髋关节骨性结构较稳定。髋关节囊坚韧,前面全部包绕股骨颈,后面附着于股骨颈中部,股骨颈只有后面中外l/3露出关节囊外。髋关节周围有坚强的韧带加强,前有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后有坐股韧带,关节内有股骨头圆韧带。因此,髋关节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脱位,只有在强大暴力作用下才有可能产生脱位。髋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大,可作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及旋转活动。
(一)分类
髋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常见为后脱位,偶有前脱位和中心脱位。后脱位、前脱位也可合并髋臼骨折。不做X线摄片检查常会漏诊。治疗不当必会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髋关节脱位大多有3种类型(图2-26)。
1.髋关节后脱位 这是髋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一种。当髋关节屈曲,大腿内收位时,股骨头即移向髋臼的后上方,如受来自前方的外力冲击膝部,并沿股骨纵轴冲向后方至髋关节时;或在坐位时,膝关节屈曲和大腿内收,上半身突然向前倾斜而以膝前部撞于前方的同定物时,即可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其症状:①有典型体位,大腿位于内收、内旋及前屈的位置;②肢体短缩;③大粗隆上移,超过内拉通线;④臀部显著隆起;⑤活动受限。
图2-26 髋关节脱位类型
2.髋关节前脱位 较少见,可分闭孔与耻骨脱位两类。当髋、膝屈曲,大腿过度外展情况下。外力击于膝部并沿股骨纵轴向髋关节冲撞时,股骨头部即可穿破关节囊,形成前脱位。有时大腿外展时外力击于臀部,亦可发生前脱位。其症状:①患肢呈外展、外旋、髋关节屈曲、足外侧缘可与床面接触的畸形;②患肢变长;③肢体内收、内旋受限;④大粗隆下移,髋外侧变平,腹股沟或会阴部肿胀可触到股骨头。
3.髋关节中央型脱位(或骨盆内脱位) 少见,病人多为中年或青壮年。外力直接击于股骨大粗隆部,或自高处跌下以大粗隆着地,股骨头冲破髋臼底部或髋臼边缘,即前上缘或后上缘一部分,而股骨头一部分或全部进入盆腔,形成中央型脱位。其症状:病人受这种严重外伤时,最易发生休克,并觉腹胀与腹痛,直肠触诊时可能触及疼痛包块,患肢短缩不明显,移动髋关节时可加剧疼痛。
(二)临床表现
1.后脱位
(1)髋关节在屈曲内收位受伤史。
(2)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
(3)脱位的特有体征: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足尖触及健侧足背,患肢外观变短。腹沟部关节空虚,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连线,即Nelaton线)。
(4)有时并发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后上缘骨折。晚期可并发股骨头坏死。
(5)X线检查可确定脱位类型及骨折情况,并与股骨颈骨折鉴别。
2.前脱位 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很少短缩,大粗隆亦突出,但不如后脱位时明显,可位于髂坐线之下,在闭孔前可摸到股骨头。
3.中心脱位 畸形不明显,脱位严重者可出现患肢缩短,下肢内旋内收,大转子隐而不现,髋关节活动障碍。
临床上往往需经X线检查后,方能确定诊断。常合并髋臼骨折,可有坐骨神经及盆腔内脏器损伤,晚期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三)诊断
有明显外伤史,患处疼痛明显,活动受限。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可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X线检查可确诊(图2-27)。
图2-27 髋关节脱位X线片
(四)治疗
1.新鲜脱位的治疗
(1)后脱位的复位方法
①Allis手法复位:患者仰卧于低平板床上或地上,术者站在患髋侧旁,一助手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屈肘套住腘窝,徐徐将患髋和膝屈曲至90°,以松弛髂股韧带和髋部肌肉,然后用套在腘窝部的前臂沿股骨干长轴用力持续向上牵引,同时用握踝部的手下压小腿,并向内外旋转股骨,以使股骨头从撕裂关节囊裂隙中回至囊内,此时多可感到或听到股骨头纳入髋臼时的弹响,畸形消失,然后伸直外展患肢,此手法成功的关键是手法轻柔、稳妥,以松解肌肉和减轻疼痛,如肌肉松弛不够好,术者不能把股骨头拉到髋臼附近,另一助手可用手将大粗隆向前下推,协助复位。
②Bigelow手法复位:病人仰卧位,助手置于双侧髂前上棘固定骨盆,操作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置于病人屈曲的膝关节下方,沿病人畸形方向纵向牵引,然后于持续牵引下,保持内收内旋位,屈髋90°或90°以上。然后外展、外旋、伸直髋关节,股骨头进入髋臼内。即划一“问号”的方法,左侧为正问号,右侧为反问号,此方法需十分稳妥,不可猛力,其杠杆作用有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③Stimson的重力复位法:病人俯卧于手术台上或车上,患肢下垂于桌边外,操作者握住小腿使髋膝关节屈曲90°,一助手固定骨盆,屈曲的膝关节远端,小腿后面施以纵向向下牵引,轻柔地内外旋股骨协助复位。
固定:复位后可用单侧髋人字石膏固定4~5周(或平卧用砂袋固定患肢使呈轻度外展内旋位),以后可架拐早期活动,但患侧不能负重,待6~8周后,进行X线检查,显示无股骨头坏死时再负重走路。
手术复位的适应证:手法不能复位,应考虑及时手术复位。髋臼上缘大块骨折,须手术复位并做内固定。
(2)前脱位治疗原则同前,仅手法方向相反,复位后处理亦同。
(3)中心脱位宜用骨牵引复位,牵引4~6周。如晚期发生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或关节融合术。
2.髋关节陈旧性脱位治疗 因髋臼内充满纤维瘢痕,周围软组织挛缩,手法复位不易成功。可根据脱位时间、局部病变和伤员情况,决定处理方法。脱位未超过3个月者,或试行手法复位。先行骨牵引1~2周,将股骨头拉下至髋臼缘,再在麻醉下试行轻缓手法活动髋关节,以松解粘连,获得充分松动后再按新鲜脱位的手法进行整复。但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手法复位不成功或脱位已超过3个月者应手术复位。对关节面破坏严重者,可根据患者职业决定做髋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