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时间:2024-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延续,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1.病因 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数病例可获得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发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化脓性骨髓炎症状。这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基础。

本病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延续,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在局部引流不畅时,也会出现全身症状。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数病例可获得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发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

(1)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

(2)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3)局部广泛瘢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2.病理 急性期的症状消失后,一般情况好转,但病变持续,转为慢性期。由于死骨形成,较大死骨不能被吸收,成为异物及细菌的病灶,引起周围炎性反应及新骨增生,形成包壳,故骨质增厚粗糙。如形成窦道,常经年不愈。如引流不畅,可引起全身症状。

(二)临床表现

化脓性骨髓炎症状。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三)诊断

1.病史 注意发病原因及经过,有无碎骨片从窦道排出,有无创口反复破溃流脓史,了解最后一次发作的时间与病程及经过何种治疗。

2.体检 注意有无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及功能障碍。注意有无窦道及其数目、部位、分泌物性质、周围瘢痕情况,有无急性炎症等。

3.实验室检查 创口分泌物应做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并做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4.X线检查 患区正侧位X线摄片,必要时可行CT或体层摄影,以明确死骨及空洞所在的部位。有窦道者,应行窦道造影,以了解窦道的方向、范围与深度。

(四)治疗

1.治疗的原则 尽可能地彻底清除病灶,摘除死骨,清除增生的瘢痕和肉芽组织,消灭死腔,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为愈合创造条件。药物和手术综合疗法,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率,尽可能的保存肢体功能。

2.全身治疗

(1)改善全身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病人常常出现慢性消耗性损伤。合并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降低了机体和局部的抵抗力造成恶性循环。治疗中要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静脉给予人体蛋白或氨基酸制剂,补充B族、C族维生素,贫血要给予纠正,可少量多次输血。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这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基础。

(2)应用抗生素:在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同时要考虑到反复应用抗生素,有耐药的可能。全身用药:应用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急性发作期、术前准备和术后。目的是预防和治疗炎症的扩散及血行感染,入院后应做伤口深部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杀菌抗生素,足量使用。另外,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合并有混合感染,抗生素要联合使用,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起到协同作用。局部用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全身用药很难或很少渗透到病灶内,致使病灶局部抗生素的浓度达不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局部用药,则可提高局部浓度。

3.局部综合治疗

(1)病灶清除后抗生素溶液冲洗和一次性局部药物撤布,这一方式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药物局部浓度。

(2)病灶内留置药物链,近年来将庆大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放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制成直径6~8mm的小球,用细不锈钢丝串连起来,每串30珠,即成为庆大霉素或头孢菌素链。将其置入病灶内,可在2~3周内连续释放有效浓度的庆大霉素或头孢菌素。3周后,取出或将链之一端置于切口外,每日拉出l颗,待肉芽组织逐渐填充死腔。有实验证明,庆大霉素或关孢菌素掺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其抗菌活性不被破坏,并能持续较长时间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缓慢释放,2周释放浓度为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到较低浓度维持释放。而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与组织相容性好,是液体扩散的良好介质。

(3)进行间歇性动脉加压灌注或静脉加压灌注抗生素,提高病灶抗生素局部浓度,将全身应用的抗生素溶于50~100ml盐水中,用注射泵在30~60min内,加压注入,病灶远近端用止血带加压包扎。

(4)闭合性持续冲洗,冲洗液中溶入高浓度的抗生素,可有效地作用于感染灶。

4.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是病灶清除术。

(1)手术指征: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均应手术治疗。

(2)手术禁忌证: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做病灶清除术,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积脓时宜切开引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