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 显示为手术部位头皮肿胀、皮下和颅内少许积气及手术区局限性片状低密度影,一般缺乏较明显的占位效应,临床上也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图1-1)。水肿多于数周内吸收。起初,骨瓣的边缘清晰锐利,骨质不连续。随后骨瓣边缘重塑,边缘变钝。多数患者术后于骨瓣深处可见脑外少量液体积聚,其内容物为血液、脑脊液及气体。术后常难以准确分辨这些液体积聚的具体位置,一般多位于硬膜外间隙。
2.MRI 信号不均匀,另外,术中所用的氧化纤维素等止血药会加速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从而T1WI及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而正常的硬脑膜在MRI上表现为薄层低信号。术后早期颅内可有不同程度的积气,多位于颅板下或术区,额前部硬膜下间隙常见,一般3周内可完全吸收(图1-2)。
3.术后正常强化 术后9h增强扫描即可见到骨瓣下硬膜呈平滑线样强化,范围常较广泛,可持续长达40年(图1-3)。外科手术后,增强检查常显示手术床非肿瘤性环形强化。手术床边缘于术后17h即可见到强化,初为细线样强化,随后越来越明显。临床研究表明,无肿瘤手术边缘的强化一般始于术后第5天,在术后2~4周时变得致密且呈环状,可持续3个月或更长一段时间(图1-4)。故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推荐在术后3~4d做一次增强前、后CT或MRI基线检查。
图1-1 左额顶叶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急查
CT示左侧额叶内少量积气,左侧额颞叶局限性低密度影,左侧额骨局部缺损
图1-2 左侧额叶胶质瘤
A~D.术后1d CT(A)、MRI(B~D)示术区残腔形成,少量积液、积气,左额顶部颅骨内板下积气,左侧额部少许硬膜下积液;E~G.术后2个月复查,MRI示术区残腔,周围少许胶质增生,原左侧额部积气吸收,左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大部吸收
图1-3 男性患者,48岁。右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级)
A~C.术后3d示术区残腔,少许积血,邻近脑实质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周边脑膜明显线样强化。右侧额颞部硬膜下积血、积液;D.7个月后复查示原术区残腔缩小,邻近硬脑膜增厚轻度强化,水肿、占位效应消失,右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吸收
图1-4 男性患者,40岁。左额少突胶质瘤
A.术后3d复查,增强扫描MRI示左侧额顶部脑膜增厚强化;B、C.分别为术后3个月、2年复查,该区域脑膜仍见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