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胚胎性肿瘤由于恶性程度较高,一般手术后均辅以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对于有肿瘤残留的则必须术后给予放疗。肿瘤手术后放疗后可出现以下表现:1.环样结构 环样结构是良性脑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影像学改变,部分恶性肿瘤亦可出现,表现为瘤体中央低密度或明显长T1、长T2异常信号,周边呈环形强化,其中心部分为坏死或囊变成分。
胚胎性肿瘤由于恶性程度较高,一般手术后均辅以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对于有肿瘤残留的则必须术后给予放疗。肿瘤手术后放疗后可出现以下表现:
1.环样结构 环样结构是良性脑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影像学改变,部分恶性肿瘤亦可出现,表现为瘤体中央低密度或明显长T1、长T2异常信号,周边呈环形强化,其中心部分为坏死或囊变成分。
2.肿瘤形态的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肿瘤可出现完全消失、明显缩小、轻度缩小、基本不变或继续增大,同时瘤周水肿有可能会出现减轻、不变或加重。
3.放射性脑坏死 放射性脑坏死是脑部肿瘤放射治疗后一种常见的迟发性并发症,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脑白质的凝固性坏死,急性期伴有血管纤维素样坏死,慢性期坏死灶周围为新生的和增生的血管,这种改变容易与肿瘤复发或转移相混淆,有时单凭CT、MRI难以鉴别,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及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在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方面有一定意义,若仍不能鉴别者则需借助于立体定向活检(图1-75)。
4.脑白质病 比较少见,一般是指发生在大面积脑实质放疗之后1周至4个月的弥漫性脑白质损伤,CT及MR表现为双侧侧脑室旁及深部白质对称性的长低密度或T1长T2异常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
图1-75 左颞叶PNET放疗后复查
A.MRI增强显示左侧颞叶术区一环形强化灶;B.MRS检查Cho、NAA、Cr峰均下降,可见宽大、高耸的Lip峰,提示为放射性脑坏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