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皮样囊肿 又称为胆脂瘤,为一种来源于皮肤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占颅内肿瘤的0.2%~1.0%,青壮年多见。表皮样囊肿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两种,前者常见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前角以及脑实质内,后者以脑桥小脑角最常见,其次为鞍旁、颅中窝、侧裂池、四叠体池、枕大池等,具有沿脑表面间隙生长浸润的习性。
2.皮样囊肿 与表皮样囊肿不同的是皮样囊肿内常有皮肤的各种成分,如皮脂腺、汗腺、毛囊、毛发等结构,占颅内肿瘤的0.04%~0.6%,好发年龄为30-40岁。以中线部位或邻近中线部位好发,如鞍区、额底、松果体区和颅后窝。皮样囊肿较小时无明显症状,随着囊壁上皮脱屑和腺体分泌可逐渐长大,自发性破裂时可引起无菌性肉芽肿性脑膜炎。
3.蛛网膜囊肿 是一种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囊性病变,其病因是由于脑脊液被包裹在蛛网膜下腔所形成的袋状结构。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多为蛛网膜发育异常所致,后者则大多由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和术后等引起蛛网膜下腔粘连所致。蛛网膜囊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见于儿童,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多数蛛网膜囊肿长期随访大小无变化。
4.松果体囊肿 松果体囊肿起自于第三脑室憩室残余,为一突向松果体其内衬有室管膜的腔隙。松果体囊肿临床比较少见,大多数无临床症状。
5.Rathke囊肿 是由于胚胎时期Rathke囊从原始口腔外胚叶分离后在形成垂体前后叶过程中残留的囊袋间隙所形成的,在部分成人中该间隙可一直保留下来,当腔隙内分泌物增多,腔隙明显扩张即成为Rathke囊肿。Rathke囊肿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样病变的1%以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6.神经上皮囊肿 一般认为其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侧脑室和脉络膜组织,可见于任何年龄,约占颅内肿瘤的0.1%,可发生在脉络丛、脉络膜裂、脑室内以及脑实质内。囊肿呈圆形,壁薄,多伴有纤维性包膜,囊腔内为黏液。
7.胶样囊肿 胶样囊肿又名第三脑室胶样囊肿,临床罕见,占颅内肿瘤的0.5%~1%,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多位于第三脑室的前上方,靠近室间孔,可压迫室间孔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