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脓性脑膜脑炎

化脓性脑膜脑炎

时间:2024-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化脓性脑膜脑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侵入脑组织引起。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急性化脓性脑膜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应为MRI。短期内影像学复查原病灶范围明显缩小,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或脑膜线性强化。3.软化灶形成 由于脑膜脑炎病情重,累及范围大,并已出现脑炎坏死,尽管经过治疗,但坏死灶无法完全修复而留下软化灶。

化脓性脑膜脑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侵入脑组织引起。临床症状发展迅速,典型高热、头痛、颈硬三征象。其他症状为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寒战等。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减少,蛋白升高。脑脊液革兰染色可确定病原菌。

(一)影像表现

化脓性脑膜脑炎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脑膜脑炎相似,影像表现无特异性征象。

(1)脑炎:急性脑炎期CT扫描,病灶呈广泛性低密度水肿影,病灶无强化或局部斑片状强化,若在坏死期,病灶密度减低、中心坏死,增强后出现不连续或不规则的强化。脑炎期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病灶,增强扫描呈特征性的脑回状强化,在冠状、矢状面显示病灶形态和范围比CT更为清楚。影像学诊断只能为脑炎诊断。

(2)脑膜炎:脑膜炎的CT和MRI扫描,脑膜呈弥漫性增厚并明显强化,结合临床有急性头痛、发热,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糖和氯化物低,蛋白稍高的炎性改变,可以符合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应为MRI。MRI-FLAIR增强扫描可发现CT甚至T1WI增强扫描不能检出的轻微脑膜炎改变(图3-1)。

(二)治疗原则

脑膜脑炎一般为内科保守治疗。

(1)对症治疗: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压、抗惊厥和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补充营养。

(2)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3)根据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药及诱导剂等免疫疗法。

图3-1 鼻窦炎继发脑膜脑炎

A.MRI平扫T2WI示双额内面脑皮质,右颞叶及脑岛皮质弥漫性高信号;B.FLAIR冠状面除双侧额内面脑皮质高信号外,双侧鼻窦黏膜增厚、信号增高;C.T1WI+C双侧额叶、颞叶、脑岛脑回弥漫性强化,矢旁脑膜明显强化

(三)化脓性脑膜脑炎期抗炎治疗后影像表现

1.病灶好转 化脓性脑膜脑炎期如果及时抗炎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短期内影像学复查原病灶范围明显缩小,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或脑膜线性强化。治疗后复查也是与其他疾病鉴别的必要手段,脑炎一般治疗1~2个月后可以完全修复不留后遗改变(图3-2)。

2.脑膜增厚、脑积水 部分病人因治疗不当或误诊延误病情的治疗,因脑膜炎的渗出、纤维化脑膜增厚,影响脑脊液循环并出现脑积水(图3-3)。

3.软化灶形成 由于脑膜脑炎病情重,累及范围大,并已出现脑炎坏死,尽管经过治疗,但坏死灶无法完全修复而留下软化灶。

图3-2 脑炎治疗前后

A~C.脑炎治疗前:右侧颞叶大片异常信号,T2WI不规则片状高信号(A),T1WI呈低信号(B),增强扫描T1WI不规则片状强化,邻近脑膜线状强化(C);D~F.治疗4个月后复查:T2WI局部脑回轻度肿胀,原高信号水肿基本消失(D),增强扫描颞叶轻度片状强化和局部脑膜线性强化(E、F)

图3-3 脑膜炎后遗

A、B.脑室系统明显扩大;C.增强扫描脑膜广泛性增厚粘连、脑积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