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脓性耳郭软骨膜炎

化脓性耳郭软骨膜炎

时间:2024-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是耳郭软骨膜与软骨之间的急性炎症。其病理主要是感染化脓后,脓液淤积于软骨膜与软骨之间,导致软骨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耳郭灼热、肿痛,随即耳郭红肿加重,范围扩大,疼痛加剧,甚至溃烂流脓,软骨坏死,耳郭变形。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一般在30~40岁。[疗效] 共治疗耳郭假性囊肿5例(5耳)。右耳3例,左耳2例,男性4例,女性1例。男29例,女1例。治愈显效率为64%;对照组无痊愈病例,显效率为20%。

【病证概述】

本病是耳郭软骨膜与软骨之间的急性炎症。其发病多因外伤、冻伤、烧伤,或手术损伤、耳针感染或耳部血肿继发感染、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延误或治疗不当,炎症不能及时控制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病理主要是感染化脓后,脓液淤积于软骨膜与软骨之间,导致软骨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耳郭灼热、肿痛,随即耳郭红肿加重,范围扩大,疼痛加剧,甚至溃烂流脓,软骨坏死,耳郭变形。若治疗不力或处理不当,后期可产生严重的畸形,则需手术整形中医称之为“断耳疮”。其病因病机,早期多属风热邪毒侵袭,继之多属肝胆热盛,后期多属正虚邪恋。

本病临床表现:耳郭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一般在30~40岁。患者多为偶然发现,包块小者无任何症状,稍大者可有患处微胀或麻木、痒感,一般无痛感;病变多位于耳郭外侧凹面之舟状窝或三角窝,常见单发;呈椭圆形或半球形隆起,如蚕豆或指甲大小,大者可波及耳甲腔,但不侵犯耳郭背面;肿处界限清楚,皮肤色泽正常,无压痛而有弹性,大者可有波动感,在暗室中透光度良好;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液,但不久又肿如故;抽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多属痰浊为患,且痰浊久蕴,则多兼郁热,甚则感染邪毒。一般治以除痰散结,常用加味二陈汤(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加减。

【验方集锦】

(一)内服验方

加减龙胆泻肝汤

[方药] 滑石30g,车前子20g,泽泻15g,龙胆、当归、黄芩各12g,柴胡、炒山栀子、僵蚕、茯苓皮、生甘草各10g,木通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疗耳郭假性囊肿5例(5耳)。右耳3例,左耳2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3天。囊肿位于舟状窝处4例,耳甲腔1例。结果:应用上方一般3~5天症状好转,7~10天囊肿开始消退,服药最少者8剂,最多者20剂,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993(3)]

(二)外治验方

1.丁桂散

[方药] 丁香、肉桂、生南星、白芥子、芒硝、淀粉各10g,冰片1g。

[用法] 以上方药研极细末,过100目筛,以米醋调成糊状,据囊肿大小敷于相应部位的正反两面,厚度约0.3cm。以单层纱条包裹固定,每日换1次。

[疗效] 治疗耳郭囊肿15例。结果:最少3次,最多10次,均获痊愈。[中医杂志,1989(8)]

2.复方枯痔液

[方药] 枯矾5g,血竭、雄黄各4g,石炭酸2g,甘油15ml。依上述比例,加蒸馏水至100ml,按注射液工艺流程制成注射液。

[用法] 患处常规消毒后,用6号针头空针穿刺囊肿最底部,吸尽囊液(计量),留针头于囊腔内,另换注射器,以等量的药液注入,针眼敷以酒精棉球,胶布固定,不必加压包扎。

[疗效] 治疗耳郭假性囊肿47例。结果:均1次治愈。[陕西中医,1989(6)]

3.煅石膏粉

[方药] 煅石膏粉50g。

[用法] 患侧耳郭凹面常规消毒,抽尽囊肿内积液。用煅石膏粉50g左右于小碗内加温开水调成糊状。在穿刺处放酒精纱布1小块,耳道口放干棉球1只及橡皮管1根,约5cm,将调好的石膏糊直接敷于以耳道为中心的耳郭上,耳屏及耳垂除外。第10天拆除石膏。

[疗效] 治疗耳郭假性囊肿30例(31耳)。男29例,女1例。左15例,右14例,双侧1例。耳郭肿胀感17例,耳郭隆起者13例。应用上法治疗。结果:均1次痊愈。[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

4.复方芒硝散

[方药] 芒硝30g,生大黄、红花各15g。研末,加生理盐水调糊。

[用法] 局部消毒,用无菌注射器自囊肿最低部刺入,抽尽囊液,保留针头,用曲安奈德液1ml,缓注囊内,反复抽吸数次,保留0.3ml。用涂双层纱布上,敷患处;外用石膏包裹耳郭,两面加压固定,用1周。若石膏壳破损立即换药。

[疗效] 共治疗耳郭假性囊肿15例。结果:均治愈。[国医论坛,2007(2)]

(三)针刺验方

1.火针烧刺方

[用品] 不锈钢针,酒精灯。

[方法] 在耳郭囊肿处常规消毒后铺巾,用亚甲蓝在囊肿底部的皮肤上作两个平行的标记点,两点之间相距5mm。局麻后用直径2mm、长15mm的不锈钢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立即对准皮肤标记点进行烧灼,直至烧穿囊壁为止。然后将囊液彻底挤压干净,局部盖以敷料并加压包扎,3~4天换敷料1次。

[疗效] 治疗耳郭囊肿29例。结果:经治10~15天可见囊肿消失,烧灼孔愈合,均一次性治疗痊愈。[江西中医药,1992(3)]

2.耳穴埋针方

[用品] 专埋耳穴的针若干枚,枪状镊1把。

[方法] 三角窝囊肿取神门穴,耳甲艇、耳舟、对耳屏囊肿取肿胀最高处。常规消毒局部皮肤,以注射器在将要埋针的部位进针,抽尽囊液,枪状镊夹取耳针1枚,经穿刺针眼进入囊腔,耳针针尖轻轻顶于对侧囊壁,用1小方块胶布贴在耳针底部,固定于皮肤上,1周复查1次。必要时可配合应用抗生素

[疗效] 治疗耳郭假性囊肿34例。结果:1周痊愈16例(占47.06%),2周痊愈9例,3周痊愈5例,4例无效(占11.76%)。随诊4个月~2年无复发。[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3)]

(四)艾条灸方

[用品] 医用艾条。

[方法] 用医用艾条直接灸治耳郭的囊肿部位,艾条距隆起部位0.5~1cm处灸治,每次30~40分钟,以局部温热无灼痛为宜,每日1~2次。可连用5~7天。

[疗效] 治疗耳郭假性囊肿117例(123耳)。结果:痊愈103耳(占83.74%);10耳用穿刺抽液加艾灸治疗,痊愈7耳;对前两种方法治疗无效的10耳采取手术切除囊肿外侧壁的方法治疗,均一次性治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2)]

(五)磁疗方

[用品] 用两片磁场强度为0.1~0.2MT的医用磁片。

[方法] 取耳郭囊肿部位及后方前后斜对部位。常规消毒,抽吸尽囊肿内液体,垫一层纱布,立即用两片磁场强度为0.1~0.2MT的医用磁片异极前后斜对置贴压、胶布固定。隔3天复查,在患区更换位置继续压贴。如渗液仍多可再抽后贴压。随机分为治疗组99例100只耳,对照组治疗方法是:在患区用交变磁头固定作用,每次20~25分钟,再用五管超短波中号电极于患区对置,急性期用无热量8~10分钟;慢性期微热~温热量10~15分钟,每日1次。

[疗效] 治疗耳郭囊肿139例,100只耳;男115例,女24例,年龄在5—76岁,平均34岁,病程在3~30天。全部病例治疗6~24天,平均12天。对照组40例40只耳。结果:治疗组痊愈56只耳(占56%),显效8耳(占8%),有效32耳(占32%),无效4耳(占4%)。治愈显效率为64%;对照组无痊愈病例,显效率为2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云南医药,1995(4)]

(六)耳夹方

[用品] 耳郭夹(系取塑料铝芯电线1根,直径约0.2cm,其两端卷曲成两个圆盘,亦叫压盘)。

[方法] 常规消毒耳郭囊肿部位皮肤,用注射器尽量抽吸尽积液,分别在抽液后的耳郭前后面各垫一片酒精棉片,然后将预先制好的耳郭夹的两个压盘,分别紧压在耳郭原来肿胀的前后位置上,并用胶布将耳郭夹牢固定在耳郭上。3~4天取下耳郭夹,较大的囊肿可反复抽液、夹压。

[疗效] 治疗耳郭囊肿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耳郭夹方法)32例,治疗耳郭浆液性软骨膜炎32例。对照组(抽液后按常规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治疗者)33例。结果:治疗组经1~4次治疗,32例均痊愈(治愈率达100%),随访6年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治愈率为9%(3/33),复发率为82%(27/33)。两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浙江医学,199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