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概述】
又称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是以鼓膜内陷、鼓室积液、传音性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本病四季发病,以冬春多见,是儿童最常见的致聋原因。西医认为多由咽鼓管闭塞所致,与感冒、鼻及鼻咽炎症,以及中耳腔的低毒性感染、变态反应、内分泌失调、气压损伤等有关。
本病在急性期,中医称耳胀;在慢性期(病程超过3个月者),多称耳闭。耳为肝胆经脉所循,又中耳属肺之系,而脾主运化,升清降浊。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以致肺气不宣,闭阻耳窍;或少阳受邪,肝胆风热,经气痞塞不宣;或脾胃不足,湿浊内生,水湿停留,上干清阳之位所致。
渗出性或卡他性中耳炎,属中医耳胀、耳闭范畴。急性者多因风邪袭表,循经上犯,邪闭耳窍,或外感风邪,传于少阳,闭阻清窍;慢性者多由正气不足,鼻咽病变,乘虚继发,或急性病例邪毒滞留,瘀阻耳窍而成。故急性者中医多从风热上壅论治,古今医家喜用银翘散合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加减治疗,伴鼻塞涕黄稠难出者加白芷、辛夷;耳痛耳胀重者加乳香、没药、丝瓜络;鼓室积液多者加茯苓、葶苈子;兼胆经郁热者合小柴胡汤;伴肝胆湿热者合泻青丸。慢性者中医多从痰瘀互结论治,古今医家喜用越鞠二陈丸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鼓室积液难消者合四苓散;鼓膜内陷明显者合益气聪明汤;配合针灸、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以促渗出吸收和耳窍的畅通。
【验方集锦】
(一)内服验方
1.化湿通窍汤
[方药] 茯苓、生薏苡仁、车前草、泽泻、木香、干荷叶、炒苍术、炒白术各10g,石菖蒲、丝瓜络各5g,砂仁(冲)3g,忍冬藤15g。
[用法] 每日1剂,煎服,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渗出性中耳炎28例。结果:好转8例,无效6例。6例无效病例2例有鼻息肉,4例为长期流脓涕的鼻窦炎患者。临证中对某些反复治疗难愈之例应从症求源,去除病源,方能收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5)]
2.荆菖启闭散
[方药] 荆芥、菖蒲、路路通各12g,木香、柴胡、香附各10g,升麻、川芎各6g,甘草3g。风寒加防风、桂枝各10g,风热去升麻、柴胡加薄荷、菊花各10g,耳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各6g,耳鸣加蝉蜕,鼓室积液加杏仁、薏苡仁各12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急性卡他性中耳炎38例。结果:治愈2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4.74%。所有病例均配合鼓膜按摩,源于鼻源性感染者配血管收缩药滴鼻及(或)鼻咽喷雾。一般治疗2~4天见效。[陕西中医,1993(2)]
3.利湿通窍汤
[方药] 茯苓、白芷各15g,半夏、黄芩、党参、石菖蒲、丹参、葛根、生山楂各12g,陈皮、柴胡各9g,升麻6~9g,甘草6g。脾虚湿盛加生黄芪、生薏苡仁、白术;湿热甚加竹茹、枳实、瓜蒌;湿甚、鼓室积液加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白术。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46例。结果:治愈1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陕西中医,2005(9)]
4.通气复聪汤
[方药] 丹参15g,辛夷12g,川芎、当归、柴胡、赤芍、苍耳子、茯苓、泽泻各10g,白芷9g,石菖蒲6g,甘草3g。耳闭甚加路路通;耳鸣、耳聋加磁石、生地黄、熟地黄。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并咽鼓管吹张,每天1次。
[疗效] 治疗卡他性中耳炎144例178只耳。结果:治愈104耳,好转60耳,无效14耳。[河南中医,2006(11)]
5.聪耳复康浓缩颗粒
[方药] 柴胡、川芎、石菖蒲各6g,香附、金银花、连翘、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穿山甲(代)各10g,水蛭、甘草各3g,磁石30g。均为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单味浓缩颗粒。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冲服;10日为1个疗程,用1~2个疗程。对照组53例56只耳,用罗红霉素0.2g,沐舒坦60mg,每天2次口服;7日为1个疗程,用1~2个疗程。中耳积液甚,行鼓膜穿刺抽液。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6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49、24例,好转14、20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96%、83%(P<0.05)。[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3)]
6.泽泻抗渗汤
[方药] 泽泻20g,川芎、黄芪、金银花各15g,黄芩12g,水蛭、穿山甲、茯苓、白术、当归各10g,柴胡、石菖蒲、香附各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4岁剂量减半。对照组30例,用红霉素0.25g,儿童5mg/kg,每日4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均行鼓膜穿刺抽液;并用1%麻黄碱,每日3次滴鼻。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66、30耳,好转15、5耳,无效各3耳,总有效率96%、92%。[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2)]
7.二草菊花汤
[方药] 鱼腥草、夏枯草、野菊花各15g,荆芥、甘草、桔梗、黄芪、茯苓、猪苓、牡丹皮各10g,蝉蜕6g菖蒲9g。鼻塞涕多加苍耳子15g,辛夷10g;积液黏稠不易抽出者去荆芥、蝉蜕,加桃仁、红花各6g;口苦咽干舌红加龙胆草10g;肺燥咽干加沙参、麦冬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服,儿童酌减,6剂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对照组40例(55耳),应用洁霉素0.3g,醋酸泼尼松龙5mg,α-糜蛋白酶5mg混合作中耳腔抽液后灌注冲洗,每次0.5~1ml,隔4天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50耳)。结果:近期疗效,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于疗程结束后3~6个月复查。远期疗效,中西医结合组94.3%,对照组73.3%。显示无论近期、远期疗效,中西医结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4)]
(二)中西医结合验方
1.黄芪鱼腥草汤
[方药] 黄芪、鱼腥草各15g,荆芥、桔梗、猪苓、茯苓、黄精、甘草、牡丹皮各10g,石菖蒲9g,蝉蜕6g。肝经湿热盛,口苦,咽干,舌燥,加龙胆10g;肺燥咽干加沙参、麦冬各10g;积液黏稠不易排出,去荆芥、蝉蜕、猪苓,加桃仁、红花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并用3%双氧水冲洗中耳。取5号细长针头,75%乙醇消毒外耳道及耳郭,穿刺部位在鼓膜前下5点或后下7点处靠近纤维鼓环刺入,抽出积液不取针头,再将3%双氧水稍加压力缓慢灌注,每次灌注0.2~0.5ml,边注入边抽吸,冲洗毕,嘱患者捏鼻鼓气吹张。
[疗效] 治疗渗出性中耳炎260例(296耳)。结果:痊愈180耳;有效105耳;无效11耳;总有效率96.3%。[江苏中医,1995(6)]
2.芩芎通闭汤
[方药] 黄芩15g,川芎、赤芍、丹参各12g,柴胡、僵蚕、木通、防风、石菖蒲各10g,香附、甘草各6g,细辛5g。4—8岁、8—12岁分别用1/2、2/3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41耳,均用头孢曲松钠、激素静脉滴注,氯苯那敏(扑尔敏)口服,1%苯海拉明麻黄碱滴鼻液滴鼻。两组均行鼓膜切开(或经外耳道鼓室)置管术;用药2周后,取出置管填塞物;2~3个月后,取出置管。随访0.5~2年。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8耳。结果:两组分别治愈43、30耳(P<0.05),好转4、9耳,无效1、2耳。[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
3.泽泻术苓汤
[方药] 泽泻20g,白术、茯苓、薏苡仁、赤芍、藿香、佩兰、石菖蒲、荆芥、防风、苍耳草各10g,生甘草、红花各6g。肝胆湿热加焦栀子、柴胡、龙胆草、黄芩等;痰湿夹热选加半夏、贝母、瓜蒌皮、胆南星。儿童剂量减半。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与对照组40例56只耳,均用抗生素、皮质激素;鼓膜穿刺抽液后,用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约2ml,冲洗中耳腔;咽鼓管吹张,鼓膜按摩,用1%麻黄碱滴鼻。
[疗效] 治疗渗出性中耳炎86例120只耳。结果:两组分别治愈112、38耳,显效2、6耳,有效各4耳,无效2、8耳,总有效率98.33%、85.71%(P<0.005)。随访1个月,分别复发10、14例(P<0.05)。[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1)]
4.柴菖聪耳散
[方药] 柴胡、石菖蒲、泽泻、赤芍各15g,川芎、香附、枳壳、丝瓜络、木通各10g,甘草6g。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并用EBHⅣ型微波治疗仪,将辐射探头插入外耳道,对准中耳,理疗量5~15W,每次10~20分钟,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3~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60例,用1~2个疗程,结果:治愈130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5%。[山西中医,2006(3)]
5.丹辛四物汤
[方药] 丹参15g,辛夷12g,川芎、当归、柴胡、赤芍、苍耳子、茯苓、泽泻各10g,白芷9g,石菖蒲6g,甘草3g。耳闭甚加路路通;耳鸣、耳聋加磁石、生地黄、熟地黄。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用1~3个疗程。用2%丁卡因棉片行鼓膜表面麻醉后,常规鼓膜穿刺,抽净中耳腔内液体;用糜蛋白酶4kU、地塞米松1ml(5mg),注入中耳腔内;用鼓气耳镜缓慢正压鼓气,每次7~10下,每日3次,使穿刺孔不愈合;用5~7日。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72例89只耳。结果:治愈52耳,好转30耳,无效7耳,总有效率92%。[四川中医,2006(6)]
6.银翘通耳汤
[方药] 金银花、连翘各15g,荆芥、防风、桔梗、石菖蒲、桑白皮、木通、辛夷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30例31只耳,均用阿莫西林0.5g,地塞米松0.75mg,口服;2%酚甘油滴耳;1%麻黄素滴鼻;均每日3次。停用其他药。用7日。
[疗效] 治疗急性卡他性中耳炎32耳。结果:两组分别临床痊愈20、11耳,显效5、7耳,有效4、7耳,无效3、6耳,总有效率90.63%、80.65%(P<0.05)。[山东中医杂志,2002(6)]
7.耳舒合剂
[方药] 柴胡、炙水蛭、制香附、白芷、石菖蒲、制僵蚕、白芥子、穿山甲各4.76g,葛根、泽泻、丹参各14.28g,重楼、川芎各7.14g。每30ml含生药25.2g。(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研制)
[用法] 30ml,儿童半量,每日3次,口服。并用CZT8F型声频共振耳聋治疗系统,选N组处方,加地塞米松液,声频共振频率4~5,超声输出强度0.8W/cm2,透入强度缓慢增加,以患者有跳动(或微麻)感为度,每次2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44例,单用上述中药。
[疗效] 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本组102例。结果:两组分别临床治愈97、30例,好转3、9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98.04%、88.64%(P<0.05)。[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5)]
8.通窍耳聋汤
[方药] 柴胡、葛根、丝瓜络、石菖蒲、丹参各15g,醋制香附、川芎、通草、全蝎、白芷各12g,茯苓30g,甘草6g。随症加减,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0例,用头孢拉定0.5g,每日4次,儿童用阿莫西林0.15g,每日3次;泼尼松5~10mg,每日3次,1周后递减;氯苯那敏片4mg,每日3次;口服。1%呋麻液,每日4次滴鼻。用捏鼻鼓气(或波氏球)法行咽鼓管吹张。鼓室积液行穿刺抽液后,用α-糜蛋白酶注射液4k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注入。均1~2周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35、11例,好转22、10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95%、70%(P<0.05)。[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5)]
9.治聋I号
[方药] 荆芥穗、枳壳、当归、荷叶、金银花、连翘各15g,羌活、薄荷、藿香、佩兰、甘草、升麻各10g。
[治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健侧卧位,用0.25%氯霉素滴眼液5ml,地塞米松注射液1ml(5mg),混合,用2ml,滴外耳道。继用声频共振治疗仪,发生器探头垂直插入,强度以耳部感觉微振为度,每次2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8例75只耳,用1~2个疗程。结果:痊愈34耳,好转30耳,无效11耳,总有效率85.3%。[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
10.通窍除湿汤
[方药] 柴胡、香附、白术各15g,川芎12g,泽泻、云苓各30g,猪苓、石菖蒲、路路通各18g,丹参24g,甘草6g。急性期加荆芥、防风、麻黄;病久加红花、桃仁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积液,再用醋酸泼尼松龙12.5mg,注入;3日1次,用2次。用头孢拉定0.5mg,每日3次口服,用7日。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结果:治愈2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5)]
(三)外治验方
1.中耳散
[方药] 猪苦胆汁、枯矾、冰片。选1个大猪苦胆,从上方切一小口,把枯矾碾成细面,装入苦胆内,药量视苦胆大小、胆汁多少而定。装胆内后稍搅拌一下,基本呈稠糊状为宜,再扎住胆口,放在阴暗处晾干,用时切开胆皮,取出胆汁和枯矾混合的硬块,再加5%的冰片,共碾为粉剂备用。
[用法] 先以3%双氧水清洗干净耳道脓液,拭干后用紫外线照射:深入外耳道深部照射穿孔部位,第一次照射用3个生物剂量,以后每照射1次增加1个生物剂量。两耳有病可同时照射。照射完毕时,把事先备好的喷粉器头伸入患者的外耳道内喷药,吹3次即可。照射并喷药粉5次为1个疗程。每日1次或隔日1次。2个疗程不愈,可休息1周再照射第3个疗程。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50例。治疗1个疗程的173例,显效率77.46%;治疗2个疗程的142例,显效率82.34%;治疗3个疗程的80例,显效率75%;间断治疗55例,显效率54.56%。[湖北中医杂志,1988(2)]
2.苦参滴耳油
[方药] 芝麻油30g,苦参5g,天葵子3g,冰片2g。将苦参、天葵子浸入麻油内1天,次日将油药置小铁勺内加热煎熬,待药熬至枯焦变黑时捞出,待温,将预先研细的冰片加入药油内溶化搅匀,待凉后装瓶备用。
[用法] 先用3%双氧水等清洗,拭干后将药油滴入耳内,每次2~4滴,每日2~3次。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6个月。结果:用药1~2周后,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96(1)]
3.耳赤散
[方药] 轻粉、麝香、银珠、冰片。上药分别研成细粉,过120目细筛,混合均匀,装瓶密封备用。应用于一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而无骨质破坏和胆脂瘤者。
[治法] 先以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拭干后将药粉均匀地喷布于鼓膜穿孔处,切勿过多,以免引流不畅。经4个月至3年观察。
[疗效] 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490例。结果:治愈1430例(占95.97%),明显好转10例(占0.67%),好转30例(占2.01%),无效20例(占1.34%)。疗程1~9次,平均3.1次。[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2)]
(四)内外兼治验方
1.宣肺开窍汤
[方药] 荆芥、桑叶、藿香、赤芍各9g,苍耳子、冬瓜子、僵蚕各15g,车前草、菖蒲、金银花、杏仁、辛夷各12g,生甘草6g,鱼腥草3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禁久煎)服;药渣熏鼻约10分钟,再擤出鼻涕。停用他法。
[疗效] 共治疗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65例,结果:均治愈。[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6)]
2.利湿通窍汤
[方药] 茯苓、白术、车前子、薏苡仁各15g,猪苓12g,泽泻10g,砂仁8g,黄芪18g,升麻6g。鼓室积液黏稠量多加藿香、佩兰;清稀量多、汗出恶风加桂枝;胸胁胀满、心烦加柴胡、白芍、香附;腹胀便溏、倦怠乏力、纳差加扁豆、莲子;鼻塞流清涕、耳胀塞甚加石菖蒲、路路通、辛夷、苍耳子。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煎药时用蒸气熏鼻。对照组30例,用头孢拉定胶囊0.5g,泼尼松10mg,每天3次口服;麻黄碱,滴鼻;鼓膜穿刺抽液,每周2次。均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5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4、18例,好转17、15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91.1%、82.5%(P<0.05)。[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