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脓性中耳炎及并发症

化脓性中耳炎及并发症

时间:2023-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常见,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病变较重,经治疗未痊愈而成。本病属中医脓耳范畴,或称急性脓耳、慢性脓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病机多属脾气亏虚,或肾阳亏虚,或肾阴不足,致痰浊、寒凝、血瘀久滞于耳,甚则引起并发症。如出现颅内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病证概述】

本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致病菌直接侵入中耳引起的中耳黏-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范围包括鼓室、鼓窦、咽鼓管,并可延及乳突,引发急性乳突炎。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系中耳黏-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并存。本病常见,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病变较重,经治疗未痊愈而成。一般认为急性中耳炎6~8周未愈则示病变已转为慢性。临床上以长期持续性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

本病属中医脓耳范畴,或称急性脓耳、慢性脓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初起者,多因外感风热,邪入肝胆少阳,邪壅耳窍所致;进一步发展,则多致肝胆湿热壅盛,气血壅滞,热胜肉腐成脓,产生鼓膜穿孔、溢脓,甚至颅内外并发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病机多属脾气亏虚,或肾阳亏虚,或肾阴不足,致痰浊、寒凝、血瘀久滞于耳,甚则引起并发症。

本病古称“脓耳”,临床以耳内反复流脓为特征。本病病程缠绵,且常反复发作。尤以儿童为多见。多因泪水、奶水、呕吐物、洗澡水游泳,使水殃及中耳;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酸性分泌物沿耳咽管进入中耳道等因素,以致耳鼓室发炎所致。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则耳内呈搏动性跳痛,体温升高,听力减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脓液从外耳道流出,则疼痛减轻;慢性则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而来,患耳反复流脓,听力减退,每遇外感则耳痛加剧。且或伴有全身性症状。如出现颅内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验方集锦】

(一)内服验方

1.胜金汤

[方药] 黄连、山栀子、川贝母、穿山甲、郁金、乳香、青黛、白僵蚕各15g,蜈蚣6条,大黄10g,全蝎、明矾各5g。加减变化:头痛加川芎、龙胆草;发热加石膏、薄荷;肾虚久治不愈加知母、黄柏;湿热盛加木通、滑石。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36例。结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听力正常)29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轻微听力障碍)7例,总有效率100%。[陕西中医,1998(3)]

2.加味补中益气汤

[方药] 夏枯草20g,黄芪、党参、石菖蒲各15g,柴胡12g,白术、穿山甲、白芷各10g,当归、升麻、陈皮各6g,炙甘草3g。脾虚邪滞加薏苡仁、蒲公英、地肤子、茯苓;肾虚骨腐加熟地黄、山茱萸、黄柏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28例,用氧氟沙星滴耳液2滴,滴患耳,每日3次。均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32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26、14例,有效5、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6.9%、85.7%(P<0.05)。[湖南中医杂志,2002(1)]

3.益气聪明汤加味

[方药] 黄芪、党参、葛根、枸杞子、菟丝子、生白芍、夏枯草各15g,蔓荆子、车前子各12g,升麻、柴胡、黄柏各8g,炙甘草6g。脾肾阳虚证加生白术15g,菟丝子18g;阴虚火旺证党参易太子参,加知母、怀牛膝各12g;脾肾两虚、胆火上炎证党参易太子参,加黄芩10g;耳痛头晕头痛加赤芍、白菊花。12岁以下剂量酌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并用棉签蘸双氧水,洗患耳。禁辛辣、油腻及煎炸之品。不用他药。用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6例。结果:临床治愈42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治愈者随访半年,复发2例。[新疆中医药,2003(2)]

4.泻肝排脓汤

[方药] 夏枯草、熟地黄各15g,龙胆、木通、黄柏、知母、路路通各10g,细辛、甘草各3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同时配合西药外用:用3%双氧水洗耳,每日3~4次,4%酒精硼酸甘油滴耳,每日3~4次,0.02%呋麻液点鼻,每日3次。

[疗效]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者70岁;病程最短为6天,最长达42年。属单纯型95例,骨疡型4例,胆脂瘤型1例,双耳发病35例,单耳65例。结果:痊愈90例(占90%),好转8例(占8%),无效2例(占2%)。[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1)]

5.苍耳消毒汤

[方药] 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苍耳子、防风、夏枯草、天花粉、黄芩各10g,生甘草5g。脓性分泌物稠厚者加紫花地丁12g,野菊花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疗效] 治疗顽固性化脓性中耳炎67例(117耳)。结果:痊愈64例111耳(占94.87%),好转3例6耳(占5.13%)。总有效率为100%。[浙江中医杂志,1991(11)]

6.黄芪建中汤

[方药] 生黄芪20~30g,生白芍、丹参各15g,赤芍12g,桂枝、饴糖、连翘各10g,柴胡、大枣各5g,生姜3g。耳内分泌物量多质稠加龙胆草6g,车前子、金银花各15g;脓汁腥臭者加败酱草15g,川黄柏10g,川黄连6g;脓汁多而稀薄者重用生黄芪30~50g,加当归、白术各10g,薏苡仁30g;头痛甚者加川芎、蔓荆子各9g,白芷、佩兰叶各6g;头晕恶心者加防风6g,白蒺藜、竹茹、半夏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温服。

[疗效]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4—50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20年。加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例:结果治愈10例(占33.3%),显效14例(占46.7%),无效6例(占20%)。[山西中医,1990(6)]

7.托里消毒散加减

[方药] 生黄芪30g,白芷15g,金银花12g,党参、茯苓、白术、白芍、川芎、当归、桔梗、连翘、陈皮各10g,炙甘草、皂角刺各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用1~3个疗程。仰卧,患耳向上,分泌物多行中鼓室吸引,用1%丁卡因1~2滴,滴入中耳,再行中耳腔内机械清洁,3~5日1次;根据中耳腔黏膜病理及分泌物性质选用4%硼酸甘油、0.3%氧氟沙星滴耳液及0.25%氯霉素液等,滴耳。无效行上鼓室持续吸引(或选用敏感无毒或低耳毒性抗生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禁深挖耳道,防污水入耳。

[疗效]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30例169只耳。随访3个月,结果:显效(流脓止,黏膜干燥)98耳,有效57耳,无效14耳,总有效率92%。[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

(二)外治验方

1.四黄粉

[方药] 大黄、黄连、黄柏、黄芩、冰片(另包)各10g。

[用法] 将上药用温火烤干后加冰片,共研细末,充分搅匀混合过100目筛,贮瓶备用。彻底清除外耳道积脓后将粉剂药少量放在外耳道口,用一根细小的塑料管对准耳内轻轻吹两下,使药物进入鼓膜,每日2次,连续应用3天。

[疗效] 治疗婴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86例。结果:治疗3天痛止,无脓性分泌物完全消失者56例,明显减轻者25例,无明显效果5例。[陕西中医,1998(8)]

2.四黄液

[方药] 黄连15g,黄柏、黄芩各9g,栀子6g。

[用法] 将药洗净,加水300ml,浸泡24~36小时,文火煎沸60分钟,待冷去渣,过滤2次,加入2%甲醇防腐备用。用前先清洁患耳,拭净外耳道内脓痂及分泌物,患耳向上滴药液4~5滴,保持此姿势10~15分钟,每日3~4次。

[疗效]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26例。结果:2例因故中断治疗,其余48例痊愈32例(占66.67%),进步9例(占18.75%),无效7例(占14.58%)。总有效率85.42%。[中医杂志,1988(10)]

3.紫草油

[方药] 紫草3g,芝麻油40g。将紫草原药入油内置火上炸之,待油变紫色后滤取油液备用。

[用法] 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拭干后再滴入紫草油5~6滴,每日2~3次。

[疗效]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53例。用药最多13天,最少7天。结果:痊愈32例,占(60.38%),好转18例(占33.96%),无效3例(占5.66%)。随访1年,仅1例复发。[辽宁中医杂志,1989(5)]

4.氯冰散

[方药] 冰片粉、氯霉素粉各适量。冰片研制粉与氯霉素粉按1︰15比例配制,搅拌均匀备用。

[用法] 先用3%双氧水清洁耳内,拭净耳内脓汁或残余药粉,然后用喷粉器将药粉吹入耳内,每次喷2~3F。每天1次。

[疗效]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78耳。其中急性20耳,慢性58耳。急性者治疗2~15次,平均5.4次,干耳率达70%,慢性者治疗2~20次,平均7.6次,干耳率为50%。[中国农村医学,1987(7)]

5.冰硼散

[方药] 冰片、硼砂、玄明粉各3g,朱砂1g。以上药研极细末备用。

[用法] 先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性分泌物及残留药末,然后取上药粉约0.01g,放置纸筒上,轻轻吹入患耳(或改用喷粉器更佳),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102例(158耳)。男65例(98耳),女37例(60耳);年龄最大15岁,最小1.5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1周;耳内流脓102例(158耳),伴耳痛43例(65耳);听力障碍84例(102耳),X线乳突片示乳突增大28例(42乳突)。结果:痊愈87例(132耳)(占83.5%),显效11例(17耳)(占10.8%),无效4例(9耳)(占5.7%),总有效率94.3%。[山西中医,1994(3)]

6.冰黛散

[方药] 黄连、青黛、冰片各10g。以上药共碾极细末,装瓶密闭备用。

[用法] 先用3%双氧水将患耳洗拭干后,再将药末少许吹入耳内,使部分药末穿过鼓膜,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治疗时停用其他任何治法。

[疗效]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41例。结果:痊愈(全身症状消失,耳流脓停止,听力恢复,耳周及乳突压痛消失,半年未复发)36例(占87.8%);好转(全身症状消失,耳流脓明显减轻,半年内有复发)4例(占9.8%);无效1例(占2.4%)。曾用抗生素设对照组治疗40例,结果疗效以冰黛散为优(P<0.05)。[陕西中医,1993(10)]

7.龙矾散

[方药] 煅龙骨、煅明矾各等份。将上二味各等份分别碾碎,过120目筛,然后将二药混合拌匀,装瓶密封,放阴凉干燥处备用。

[用法] 先用3%双氧水把耳道内脓液及分泌物洗净,患耳周围用75%乙醇常规消毒,停2~3分钟后,用消毒棉签把耳道拭干,然后取塑料管或麦秆蘸取药粉,轻轻吹入患耳内,每日1次。

[疗效] 治疗中耳炎58例。急性者32例,慢性者26例,用药5~12次不等,均全部治愈。[四川中医,1991(9)]

8.黄连滴耳液

[方药] 川黄连、生大黄各100g;水煎,取浓缩滤液400ml,加枯矾10g,溶化,取滤液;加95%乙醇10ml,冰片15g,甘油500g;再加蒸馏水至1L。(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研制)

[用法] 用3%双氧水清除脓液后,用本品(含3~5滴)每日3次滴耳。并对症处理。

[疗效]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82例。结果:治愈52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4%。[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3)]

9.参连滴耳液

[方药] 苦参3份,黄连2.5份,大黄1.7份,乌梅2份。每毫升含生药0.1g。(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研制)

[用法] 拭净耳道内分泌物。用本品滴耳,每日3次,每次5~10滴;对照组100例,常规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均耳浴5~10分钟,每日2次。急性炎症伴全身症状加用抗生素口服。停用其他药。

[疗效]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1例。结果:两组分别临床治愈27、19例,好转70、69例,无效4、12例,总有效率96.04%、88%(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97%、87.9%(P<0.0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品有抑菌作用,无刺激性和耳毒作用。[山东中医杂志,2002(8)]

10.复方滴耳液

[方药] 黄连、黄芩、苦参、冰片各等份,制成滴耳液。每支5ml。

[用法] 用3%双氧水洗耳后,吸收器吸净脓液,每天2次滴耳,每次3~5滴。对照组50例50只耳,吸净脓液后,用0.25%氯霉素滴耳液;患侧朝上保持10分钟。用罗红霉素。1周为1个疗程,用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16、13耳,好转26、25例,无效8、12耳。[吉林中医药,200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