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概述】
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的鼻黏膜病变,包括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和花粉症。临床上以突然阵发性鼻内奇痒、喷嚏、流清涕,或有鼻塞为主要特点。变态反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虽然完全可以区别开来,但往往需要作很多烦琐的检查,且二者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并无明显不同,因此,中医临床报道中诊断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者,有时也可能是血管运动性鼻炎。
中医称本病为鼻鼽,其病因病机多为肺脾肾阳气不足,卫外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所致。常见证候有肺气虚、肾阳虚、脾气亏虚等证,亦有腑脏郁热证、气血瘀滞证等。
【验方集锦】
(一)内服验方
1.温肺止流丹合玉屏风散
[方药] 党参、黄芪、荆芥、防风、诃子、白术各10g,附子、桂枝、辛夷各6g,苍耳子12g,细辛3g,甘草5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并酌情选用以下3法:先用1%麻黄碱、配地塞米松滴鼻液,交替滴鼻,每日3~5次。取迎香(双),用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各1m1,穴位注射,每侧0.5ml,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加用抗组胺药。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结果:治愈25例,显效40例,有效27列,无效8例,总有效率92%。[天津中医,1997(4)]
2.敛肺通窍汤
[方药] 黄芪、太子参各30g,川芎20g,甘草15g,苍耳子12g,辛夷、桂枝、荆芥、防风各10g,细辛3g。口干咽痒加桔梗、胖大海;兼热邪者去细辛、桂枝,加连翘、黄芩、鱼腥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抗过敏药物及鼻炎丸。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120例。结果:服药1~3个疗程后痊愈45例,显效7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8%,并对87例作了随访,3年内复发者仅7例。[四川中医,1994(11)]
3.鼻鼽汤
[方药] 黄芪30g,白术、防风、乌梅、石菖蒲、路路通、白芷、露蜂房各10g,淫羊藿15g,徐长卿20g,当归12g,细辛3g,甘草6g。鼻痒甚加地龙;清涕多加山楂;腰膝乏力加补骨脂;鼻黏膜充血加丹参。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用2~3个疗程。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结果:治愈10例,显效6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广西中医药,1998(2)]
4.加味桃红四物汤
[方药] 当归、赤芍、生地黄、苍耳子各15g,川芎、红花、桃仁各12g,黄芪、白术、防风、辛夷各10g。鼻塞重、喷嚏频、涕呈水样加麻黄6g,细辛3g;脓涕量多加黄芩、牡丹皮各10g;脾虚纳呆加茯苓、山药各12g,炒扁豆10g;肾虚加女贞子12g,五味子10g;鼻痒加荆芥、蝉蜕各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经治6~20日后,结果:痊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国医论坛,1992(1)]
5.加味玉屏风散
[方药] 黄芪30g,防风、白术、苍耳子、石菖蒲、五味子各10g,辛夷12g,桔梗6g。风热加黄芩、枇杷叶,薄荷、金银花;风寒加麻黄、细辛;肺气虚加党参、黄精;脾气虚加云苓、山药;肾气虚合并支气管哮喘加核桃、蛤蚧、枸杞子。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治疗2~5个疗程。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488例。结果:痊愈153例占31.35%。显效182例占37.30%。好转151例占30.94%,无效2例占0.41%,总有效率为99.59%。[新疆中医药,1994(3)]
6.止嚏通窍汤
[方药] 黄芪25g,白芷20g,辛夷、苍耳子各15g,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各12g,川芎、五味子各10g,甘草5g。
[用法] 每日1剂,清水750ml,煎取药汁400ml,早晚饭后90分钟均服,连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80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31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四川中医,1994(3)]
(二)中西医结合验方
1.御风健脾汤
[方药] 白术、百合、薏苡仁各12g,苍耳子、蝉蜕、甘草各7g,黄芪15g,玉竹、防风、白蒺藜各9g,头痛者加白芷。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东莨菪碱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配成复合液作定喘穴穴位注射。
[疗效] 共治疗过敏性鼻炎45例。结果:有效率为88.89%。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实用医学杂志,1993(3)]
2.复方辛夷胶囊
[方药] 辛夷、菊花、藁本、黄芪、维生素C等制成。每粒0.5g。
[用法] 每日3次,每次3~5粒口服,小儿酌减。与对照组61例,均用氯苯那敏、阿司咪唑、鼻炎康等常规治疗。
[疗效] 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205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136、23例,有效62、21例,无效7、17例,总有效率为95.12%、72.13%(P<0.01)。[河北中医,1994(3)]
3.加减补中益气汤
[方药] 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茯苓、细辛、五味子、苍耳子、辛夷、淫羊藿、巴戟天。中焦虚寒,畏寒肢冷加附子、干姜;清水涕多者加芡实、乌梅;肾阳不足者加仙茅、杜仲、菟丝子;兼阴虚者加枸杞子、白芍、桑寄生、桑椹子;若反复发作日久,气血凝滞,湿浊内阻者,可用当归尾、赤芍、川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同时应用1%氯麻液、0.5%可的松滴鼻,并口服氯苯那敏。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240例。结果:显效185例,好转4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7%。[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9)]
4.加味附子汤
[方药] 淡附子(先煎)、桂枝、白芍、茯苓、白术各10g,银柴胡、防风、五味子、乌梅各12g,生黄芪50g,党参15g。肾阳亏损加淫羊藿、补骨脂。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0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66例,用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呋喃西林麻黄碱加地塞米松针剂,每日4次滴鼻;10日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变应性鼻炎84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随访半年,无复发)30、9例(P<0.05),有效46、50例,无效8、7例,总有效率90.5%、89.4%。[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1)]
5.温阳通窍汤
[方药] 附子、炙甘草各6g,黄芪12g,白术、炙麻黄、防风、白芷、苍耳子、辛夷花(包)各9g,细辛3g。脾气虚加党参、茯苓;肾气虚加淫羊藿、巴戟天;肺热加黄芩、桑白皮。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鼻塞甚用麻黄碱滴鼻液1~2滴,每日4次滴鼻。停用类固醇制剂及H1受体拮抗药。
[疗效] 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84例。结果:显效23例,有效5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8%。[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6)]
6.补肾温肺胶囊
[方药] 黄芪30份,淫羊藿20份,细辛、防风、白术、山茱萸、荜茇各10份,五味子、大枣各5份,紫河车3份。(湖南中医学院研制)
[用法] 每日3次,每次3g,口服。与对照组,均用阿斯咪唑(息斯敏)10mg,每日顿服。用20日,随访≥1年。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各5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35、22例(P<0.05),有效10、18例,无效5、10例,总有效率90%、80%。见不良反应各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5)]
(三)内外兼治验方
1.过敏煎
[方药] 土茯苓20g,五味子、柴胡、黄芪各15g,白术12g,薄荷、藁本各10g,炙甘草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煎药时熏鼻15分钟;10日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
[疗效] 治疗变应性鼻炎90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鼻黏膜水肿消退)7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6%。[河北中医,2005(3)]
2.加味桂枝汤
[方药] 桂枝、白芍、炙甘草各12g,生姜、苍耳子各15g,杏仁、蝉蜕、徐长卿各10g,生黄芪20g。鼻塞、流黄稠涕、头沉痛加鱼腥草、辛夷、蒲公英、紫花地丁;病久黄芪用至45~120g;阴虚加玄参、生地黄、麦冬。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煎药时熏鼻15分钟;10日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
[疗效] 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用1~2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2年无复发)2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1(1)]
(四)药针并投验方
1.鼻鼽丸
[方药] 紫河车、黄芪、柴胡、乌梅、蝉蜕、防风、辛夷、徐长卿、苍耳子制成水丸备用。
[用法] 每日2次,每次6g,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并取风池、曲池、迎香、夹鼻、合谷、列缺、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疗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结果:显效41例,有效5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治后患者鼻塞、鼻痒多嚏、流清涕、鼻黏膜苍白及水瓣、鼻道清稀分泌物等症状明显改善,异常免疫反应得到纠正。[新中医,1992(4)]
2.迎香合剂
[方药] 生黄芪15g,白术12g,防风、乌梅、苍耳子、诃子肉、柴胡各10g,蝉蜕、辛夷各8g,干地龙6g,五味子、炙甘草各5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取主穴:风池、曲池、迎香、夹鼻、合谷、列缺;配穴: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不闻香臭配素髎;流泪配承泣、四白;头胀闷配攒竹、通天。针刺,每次30分钟,主、配穴交替使用,隔日1次。对照1组62例,2组59例,分别用上述中药、针刺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均停用抗组胺药及激素等;禁食海鲜腥发之品。用1个疗程,随访半年。
[疗效] 治疗变应性鼻炎186例。结果:三组分别显效40、32、27例,有效21、19、18例,无效4、11、14例,总有效率93.85%、82.26%、76.27%。本组疗效均优于余两组(P<0.01或0.05)。[中医杂志,200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