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时间:2024-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也称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是一种较少见,但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肺先天性疾病,约占肺先天性畸形的1/4,由纤维组织、平滑肌、内衬柱状与立方上皮的囊肿构成,可能为胚胎第15~17周时支气管肺泡分化诱导失败所致。CCAM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起病的反复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发绀、气胸、咯血,偶见成人无症状病例。④伴随病变,主要是肺段隔离症,其他包括先天性心脏及肾异常。

临床资料 男,11岁。间断性发热、咳嗽半个月,自幼类似症状反复发作。

影像学报告描述 正位X线胸片(图2-2-1A)显示右上中肺混合性囊实性病变,下部及外侧较密实、下缘向下膨隆(无尾箭头),内上部混杂囊状低密度影(箭)。轴位CT平扫(图2-2-1B),右上叶后段多发大小不等的囊状含气影,最大者达2.8cm,部分囊状影内为水样密度,并见气-液平面。冠状位及矢状位重组(图2-2-1C,D),病变累及右上中叶大部,以上叶后段为著。增强扫描无强化,未见体动脉供血(未列出)。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 1型)。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也称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是一种较少见,但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肺先天性疾病,约占肺先天性畸形的1/4,由纤维组织、平滑肌、内衬柱状与立方上皮的囊肿构成,可能为胚胎第15~17周时支气管肺泡分化诱导失败所致。病变一般累及任何单个肺叶,下叶最常见,少数为多叶发病或累及全肺。病理学上分为0~4型,影像学对1~3型显示较好。1型最常见,约占55%,囊肿大小超过2cm,预后较好,可于成人期发病。2型者囊肿较小,为0.5~2cm,约占40%,预后较差,可伴严重先天性心、肾疾病。3型最少见,占5%~10%,外观可为实性,镜下为多发微囊状,易出现难产与死产。CCAM可合并肺段隔离症。CCAM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起病的反复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发绀、气胸、咯血,偶见成人无症状病例。

影像学表现与病变类型有关,可为大小不等的含气及含液囊状,或实性病变。邻近膈肌时可形似膈疝。部分病例X线胸片及超声可做出诊断,但CT对病变细节显示更好,有助于与其他先天性疾病鉴别。①1型CCAM与2型CCAM表现为囊实性或多囊性肿物,囊内可见气体或气-液平面,偶为单一大囊,此时难以与肺囊肿鉴别。实变区为不均匀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如图2-2-2,CCAM 1型。左下叶多发囊性病变,大部内含水样密度(无尾箭头),内侧多个较小的囊状影(箭)。②3型为多发微小囊状,大小为3~5mm,以HRCT显示最佳。如图2-2-3,3型CCAM。左下叶多囊性及实性混合病变,囊性区较小,呈蜂窝状(箭)。③有时可见病变肺叶体积增大及纵隔向对侧移位。④伴随病变,主要是肺段隔离症,其他包括先天性心脏及肾异常。

鉴别诊断 主要包括其他先天性病变。①肺段隔离症:增强CT及CTA可显示病变供血来自体循环动脉。②肺内支气管囊肿:影像学上囊壁薄而清楚,增强扫描无强化,无实性成分,且多为单囊性。③肺脓肿:影像学上常先出现实变,后出现空洞,增强扫描空洞壁明显强化。④膈疝:多方位观察膈肌连续性中断,口服对比剂可见膈上肠管影。

小结 CCAM较少见,影像学上见到新生儿或幼儿肺内多发囊性病变伴局部肺体积增大,增强扫描无体动脉供血,应考虑本病可能。

(袁 涛 周新华

图2-2-1A

图2-2-1B

图2-2-1C

图2-2-1D

图2-2-2

图2-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