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腹腔局部脂肪密度增厚

腹腔局部脂肪密度增厚

时间:2023-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疾病,具备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表现,肺功能检查时有通气受阻且为不可逆性改变时,即为COPD。COPD的影像学所见兼有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疾病的特点。

临床资料 男,71岁。慢性咳嗽及气短5年余,加重伴咳痰1周。体检:两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干啰音。

影像学报告描述 CT检查(图4-10-1A、B),胸廓前后径增大,两肺密度不均匀减低,段及段以下支气管管壁增厚。HRCT(图4-10-1C、D),多发支气管壁增厚(箭)、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中心性肺密度降低。冠状位及矢状位重组(图4-10-1E、F),胸廓呈桶状,膈肌位置低平。冠状位(图4-10-1E)显示支气管壁增厚(箭),两上叶散在少许斑点状及小片状密度增高影(无尾箭头)。矢状位(图4-10-1F),箭示支气管壁增厚,肺尖胸膜下多发索条影(无尾箭头)。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指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疾病,具备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表现,肺功能检查时有通气受阻且为不可逆性改变时,即为COPD。我国是COPD高发国家,如2003年部分地区统计该病在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8.2%。与COPD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嗜烟、粉尘及空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某些基因异常、气道反应性等,导致小气道炎性改变及肺弹力降低,引起气道阻力增大,肺功能改变包括阻塞性通气障碍、换气能力下降,最终引起呼吸衰竭及全身性炎性改变和骨骼异常。临床上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起病潜隐,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胸闷,重者出现发绀、神经症状与体重下降等。肺功能检查特点为FEV1%及FEV1/FVC%下降等阻塞性通气障碍表现。

COPD的影像学所见兼有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疾病的特点。①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膈肌低平,胸骨后间隙及肋间隙增宽。②两肺密度弥漫性降低,HRCT显示密度不均匀降低,部分区域空气潴留、小叶中心性肺气肿等。肺血管稀疏。③肺内多发支气管管壁增厚,呈轨道状,气管矢状径增大。④肺周边部可见多发肺大疱。⑤有时肺内可见散在小片状、斑片状,甚至节段性实变或磨玻璃密度影,代表合并炎症。晚期可见肺内索条影、小叶间隔增厚,甚至蜂窝状改变等间质病变征象。⑥中央肺动脉增粗,远端肺动脉分支变细,肺门增大,肺动脉干增粗,右心室增大。

鉴别诊断 COPD的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病史和肺功能检查,并与以下疾病鉴别。①支气管哮喘:多于早年起病,常有过敏史及家族史,肺功能异常有可逆性。②急性支气管炎: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可减轻。③间质性肺病:可为原发性或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等疾病,HRCT显示病变可见小叶间隔、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磨玻璃密度影、蜂窝状影等为特征,部分病例皮质激素治疗有效。④肺尘埃沉着病:有粉尘接触史,影像学可见上叶分布为主,征象包括结节、间质性改变及大阴影。

小结 COPD的影像学特点包括胸廓改变、支气管壁增厚、肺气肿、空气潴留,以及继发炎症、纤维化和肺动脉、右心增大。

(刘 肖 全冠民)

图4-10-1A

图4-10-1B

图4-10-1C

图4-10-1D

图4-10-1E

图4-10-1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