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女,1岁。发热伴全身皮疹10余天。体检: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
影像学报告描述 轴位CT平扫(图5-2-1A~C),两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其周围多发斑片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影(箭),左下叶为著。2周后复查(图5-2-1D,E),病变明显吸收,遗留少许灶性密度增高影及左下叶支气管血管束稍模糊。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支气管肺炎。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支气管肺炎(brochopneumonia),也称小叶性肺炎,病变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周围,可能与病原体侵袭性较强有关,早期为灶性病变,进展后可融合。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各种病毒等。本病好发于婴幼儿、青少年及老年人、体弱患者。临床表现为有或无发热、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
本病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①分布:早期可局限于某些肺段,进展后呈两肺多发、对称分布,沿支气管血管束蔓延。②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模糊,多发小结节或网合结节状,进展后出现沿肺纹理走行的多发灶性病变,分界限不清,较重者可融合呈片状,以两肺中下野内中带为著,内部圆形低密度影代表脓肿形成。细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导致肺气肿,呈弥漫性肺透过度增加。肺门增大及密度增高。如图5-2-2,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模糊,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③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分支状影,以及多发小叶性实变或不张,这些结节最大径5~10mm,可见树芽征。由于细支气管受累,有时可见肺体积缩小或活瓣性阻塞致局部空气潴留。进展后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片状,甚至融合性实变,似大叶性肺炎,但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楚。④部分病例因细菌毒力较强,病变内小脓肿形成,吸收后遗留瘢痕。吸收不良者可演变为机化性肺炎。⑤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及肺门淋巴结增大。
鉴别诊断 ①肺结核:病变常以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为主,同时有支气管播散者上肺病变常伴钙化及纤维化,下叶则为较新鲜的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及空洞,肺门影上提。②大叶性肺炎:病变起病急,常在1~2周消退,影像学上范围常为肺叶或肺段性。③癌性淋巴管炎:患者常为中老年人,支气管血管不均匀增粗,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小结 支气管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灶性病变,边缘模糊,结合患者为易感人群,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感染性病变,即可诊断。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王颖杰 袁 涛)
图5-2-1A
图5-2-1B
图5-2-1C
图5-2-1D
图5-2-1E
图5-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