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

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

时间:2024-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血清冷凝集试验及支原体抗体阳性。如图5-4-2A,左上叶前段大片实变(箭),内见含气支气管征。图5-4-3,支原体肺炎(另一例),右上叶前段节段性实变(箭),其上方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小结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是早期为间质性改变,随后进展为范围不同的实变,可伴淋巴结增大及胸膜病变、空气潴留,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查。

临床资料 女,14岁。咽痛、干咳、发热3天。体检: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清学:支原体抗体阳性。

影像学报告描述 胸部正位X线片(图5-4-1A),左肺门增大,左上肺内中带局限性实变,边缘模糊(无尾箭头),外上方少许斑点状密度增高影。14天后复查CT(图5-4-1B,C),左上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无尾箭头),其周围少许斑片状及斑点状影(箭)。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支原体肺炎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 pneumonia)以前曾属非典型性肺炎之一,约占所有肺炎的1/5,是一种重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冬季,好发于生活于封闭环境及密集的人群如学校等,可在人群间传播。高峰年龄为3—4岁儿童,占儿童期肺炎的30%~40%。病理学表现为支气管内渗出及管壁炎性改变、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弥漫性肺泡损伤、机化性肺炎、出血。临床上潜隐起病,潜伏期2~3周,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为干咳、低热,随后出现咳痰、头痛、咽痛等,肺部体征较少。血清冷凝集试验及支原体抗体阳性。

影像学特点如下,①早期为肺内局限或弥漫性间质改变,呈网格状,肺纹理增粗,支气管壁增厚。②病变进展后累及肺实质,出现斑片状或节段性或大叶性实变或磨玻璃密度影,边缘模糊,内见含气支气管征,病变以中下肺及右肺常见。③部分患者肺门淋巴结增大,致肺门增大及密度增高。④累及小气道后出现马赛克灌注及空气潴留。⑤约1/3合并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⑥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及程度可分为节段或大叶性实变、间质性病变为主及混合型病变。⑦治疗后肺内病变多在2~3周逐渐吸收,少数可延迟至3个月,甚至1~2年。偶可进展为透明肺、肺脓肿、间质纤维化等。如图5-4-2A,左上叶前段大片实变(箭),内见含气支气管征。图5-4-2B,15天后复查,病变明显吸收,仅遗留少许结节影及斜裂增厚(箭)。图5-4-3,支原体肺炎(另一例),右上叶前段节段性实变(箭),其上方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无尾箭头)。

上述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血清学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包括其他感染及炎性疾病。①病毒性肺炎:包括多种类型病毒感染,临床发热常较明显,病变进展快,实验室检查相应抗体阳性。影像学可见肺气肿或空气潴留、间质性改变、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密度病变及实变。②结核:临床上有低热及盗汗,实验室检查PPD阳性,无明显间质性改变。③细菌性肺炎:临床表现较重,白细胞计数增高,肺实质病变为主。④过敏性肺炎:短时间内病变部位及形态可见变化,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小结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是早期为间质性改变,随后进展为范围不同的实变,可伴淋巴结增大及胸膜病变、空气潴留,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查。

(尚 华 袁 涛)

图5-4-1A

图5-4-1B

图5-4-1C

图5-4-2A

图5-4-2B

图5-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