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女,53岁。1个月前胸部外伤,X线胸片发现“左肺肿块”。体检:左中下背部呼吸音低,叩诊浊音。
影像学报告描述 轴位CT平扫(图10-4-1A),左侧胸腔下部、脊柱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箭),最大径13cm,边缘较清楚、光整,CT值38HU。增强扫描动脉期(图10-4-1B、C),肿瘤实性部分CT值为45HU左右,内可见多发纡曲强化血管影(箭)。静脉期扫描(图10-4-1D),肿瘤呈斑片状强化,CT值为58~73HU。左肺下叶受压,体积缩小。冠状位MPR(图10-4-1E),肿瘤(箭)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内侧密度较低。矢状位MPR(图10-4-1F),箭示肿块以宽基底与后胸壁相连。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影像诊断:左侧胸腔巨大肿瘤,肉瘤可能性大。最后诊断:胸膜纤维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胸膜纤维瘤(pleural fi brous tumor)较少见,仅为胸膜肿瘤的5%,曾称良性间皮瘤。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少见,但居胸膜原发肿瘤第2位。本病可能起自于胸膜下间叶细胞,与胸膜间皮瘤及石棉接触无关。病理学上肿瘤多起源于脏胸膜,有包膜,50%带蒂,蒂内见血管,呈边缘清楚的分叶状肿块,可较小,也可巨大占据一侧胸腔。生长缓慢。肿瘤切面呈涡轮状,较大者内见坏死、出血及囊变。肿瘤为卵圆形或梭形,周围常见胶原纤维。本病40%为恶性。临床上好发年龄为40—80岁,50%患者无症状,为胸部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与肿瘤巨大有关,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约1/3患者出现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少数患者合并阵发性低血糖。
影像学表现如下。①形态及大小:肿瘤为边缘清楚的结节状或大块状,边缘分叶,基底贴附于胸膜,带蒂者随体位变化而移动。肿瘤大小从很小的结节到可占据一侧胸腔,平均7cm。②X线胸片显示胸腔肿块,部分边缘不清,即胸膜外征,切线位上呈宽基底与胸壁相连。80%肿瘤位于胸腔下部,形似“膈肌抬高”。20%合并胸腔积液。③CT上为软组织密度,常因坏死、黏液样变、囊变、出血等而密度不均匀,多数肿块与胸壁呈广基底相连。约1/3病例合并胸腔积液。偶见位于叶间裂。约1/4病例可见钙化。④MRI:信号不均匀,与纤维成分及继发改变有关,T1与T2为中低信号,也可为T2高信号。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小者强化均匀,较大者不均匀强化,有时见旋涡状或分层状强化。
鉴别诊断 ①胸膜其他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如脂肪瘤(脂肪密度及信号)。②局限性胸膜间皮瘤:体积较大,中心常见坏死。核医学检查可见核素浓聚。③胸膜转移瘤:有原发瘤病史。④胸壁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可向胸腔内突出,主体位于胸壁,囊变区较小,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⑤膈疝:多方位成像显示膈肌中断,膈下结构上移。
小结 胸膜纤维瘤影像学特点为胸膜宽基底肿物,密度及信号不均,可见钙化及纤维成分所致的密度及信号改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徐金萍 全冠民)
图10-4-1A
图10-4-1B
图10-4-1C
图10-4-1D
图10-4-1E
图10-4-1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