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7岁,主因频发间断性左侧肢体抽搐3d入院。患者3年前因骑电动车摔倒致头部外伤,后行右颞部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发生颈内动脉-海绵窦漏而行颈动脉栓塞术,3个月后再行颅骨缺损修补术;2年前突发左侧肢体抽搐,入院前3d频发间断抽搐,当地医院头颅CT示右侧颞叶术后改变、右侧颞叶软化灶,给予抗癫、扩血管、抗凝血等治疗,未见缓解;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继发性癫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收住。患者既往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颈内动脉-海绵窦漏栓塞术后等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 Hg。神志清楚,言语含糊,查体配合,左侧瞳孔4.0mm,右侧瞳孔2.5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偏,伸舌左偏,颈软无抵抗,心肺未闻及异常,四肢无肌萎缩,左侧腱反射亢进,生理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不高,右上下肢肌力V级,左上下肢肌力Ⅲ级。双侧巴宾斯基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8.86×109/L,中性粒细胞0.803,淋巴细胞0.142,血红蛋白144g/L,红细胞4.8×1012/L,血小板157×109/ L,血细胞比容0.43。生化及凝血功能正常。头颅CT示:右侧颞叶术后改变,右侧颞叶软化灶。
【诊治过程】
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常规检查,遵医嘱给予卡马西平片0.2g口服、注射用丙戊酸钠1.2g输液泵输入抗癫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扩血管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脑电图监测(EEG)动态观察脑内变化。入院后第3天下午患者突发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持续约6min,遵医嘱立即给予地西泮、丙戊酸钠药物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住院期间癫
小发作3次,持续状态1次。根据患者病情住院14d后给予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1.GCS评分 10分。
2.疼痛评分 0分。
3.跌倒危险评分 6分。
4.自理能力评分 10分。
【主要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与癫发作有关。
2.焦虑/恐惧 与疾病反复发作有关。
3.脑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与癫发作时导致跌倒、舌咬伤等有关。
5.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脑疝。
6.自理能力部分缺陷 与肢体乏力有关。
7.知识缺乏 本身疾病的相关用药及康复知识。
【护理目标】
1.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表现为神志清楚。
2.患者焦虑/恐惧感减轻,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患者未发生意外受伤。
4.患者病情变化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5.患者能够复述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6.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护理要点】
1.预防 使用药物要做到“二准”:时间准、剂量准。
2.观察 要做到“三及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GTCS发作时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同时伴有尖叫、双目凝视、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护士要及时发现患者癫发作前的先兆及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3.发作时安全护理 ①专人守护;②头偏向一侧;③迅速解开衣扣;④软物垫于上下齿之间;⑤加设床档,防止坠床;⑥抽搐时保护大关节,防止脱臼,不可强行按压肢体,防止骨折。
4.发作停止后的处理 ①适当镇静;②限制患者行为,保证安全。
5.服药指导 ①不能私自停药、减药、改药;②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预防药物中毒。
6.心理护理 癫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会情绪不稳,时刻担心再次发病。因此责任护士应告诉患者,要正确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家人也要关心、帮助、爱护病人,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1.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2.外出时尽量有人陪同,随身携带疾病卡片,注明姓名、年龄、住址、单位、病名、电话号码、发作时的处理方法等,以利于及时抢救和治疗。
3.患者不宜驾驶汽车、骑自行车等操作。
4.生活环境要整洁、安静,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