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是用腰椎穿刺针经腰椎间隙刺入椎管内的一种诊疗技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有重要的意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或测定颅内压力以及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物品准备】
1.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包、1%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注射器、碘伏消毒液、美敷敷料(6cm×7cm)。
2.腰椎穿刺置管引流 除准备以上物品外,另备硬膜外麻醉包、一次性引流袋、胶布、引流管标识。
【术前准备】
1.评估患者病情,检查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视盘水肿。
2.向患者或家属介绍腰椎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以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中护理配合】
1.体位:协助患者取侧卧位,脊柱尽量靠近床边,背部与创面垂直,头颈向前胸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尽量使腰椎后凸,拉大椎间隙,以利于进针。
2.协助医师选择穿刺点并进行消毒、铺巾。
3.穿刺成功后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状及放出脑脊液的量,测定颅内压力。
4.需行置管引流者,待术者放置引流管后协助医师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后背部皮肤,避免引流管的扭曲、打折,遵医嘱调整引流管的高度;需行鞘内注射者遵医嘱给予配置鞘内注射药物,注射后遵医嘱夹闭引流管,并注意打开。
5.操作完毕,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部位以止血后,消毒穿刺点皮肤,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术后护理】
1.体位 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取去枕平卧位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性头痛且利于穿刺口闭合。
2.标本 术后的脑脊液标本应立即送检。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对症处理。
4.腰椎穿刺置管引流的护理 ①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每日<500ml);②保持引流通畅及穿刺点敷料干燥;③躁动者应给予约束带约束,避免导管脱出;④引流管通常保留7~10d,最长不超过14d;⑤搬运患者时需夹闭引流管避免脑脊液逆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