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各大医院门诊的咽痛、干咳、鼻出血、口腔溃疡、皮肤瘙痒的患者渐渐增多。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的健康状况也是顺时应季的。夏天人们出汗过多,人体内各组织水分都不足。到了秋令时节,气候干燥,更易造成津液缺乏、损阴伤肺。这就是“秋燥”,主要是因“干”成害。
1.“秋燥”的主要症状
(1)声音嘶哑:秋燥咳嗽最要命。咽喉部位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嘶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2)鼻敏感:中医学认为,鼻敏感多为肺虚所致。鼻黏膜在秋天很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3)皮肤干燥: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如果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
(4)惊厥:一些身体免疫力不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要小心,要提早去医院治疗。
(5)头发干燥: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也较容易出现干燥枯黄现象。
(6)便秘: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2.秋季防火重在肺
(1)3把火引燃“肺火”: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为呼吸之气道,直接与外界沟通。所以,外感燥热时邪首先犯肺,易生肺结核之疾;肺朝百脉,气贯百脉与他脏密切相关,故他脏有病,也常累及于肺。其发病因素,归纳起来,一是外邪侵入,二是内伤累及,三是七情、饮食所伤。
①邪火——外邪侵入: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也就是说风、热、燥邪容易犯肺,肺络受热毒影响,不能宣降清肃,痰热就会积在体内,多为实火,症状重、来势猛。
②咳火——内伤累及:久咳伤肺,灼伤肺阴或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而发为虚火;症状轻、时间长。
③辣火——七情饮食所伤:大家都知道吃辣的容易导致胃热(火),其实更容易导致肺火。中医学认为“五味”入“五脏”,辛辣之味是入肺的,所以,辛辣味伤肺。嗜烟酒或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肝郁气滞,烦躁易怒,都会导致肺“上火”。
(2)秋季“肺火”自测:①咳嗽,痰多色黄或干咳痰少而黏,有时痰中带血;②口干、咽干、喉燥、声音嘶哑;③大便干燥难解;④鼻部或面部长痤疮、疮疖;⑤舌红,苔黄或黄腻;⑥潮热盗汗;⑦手足心热;⑧午后两颧发红;⑨失眠;⑩舌红嫩少苔或无苔。
符合①+②的同时,符合③+④+⑤为实火;符合①+②的同时,符合⑥+⑦+⑧+⑨+⑩为虚火。
(3)秋季内养去肺火:防治“肺火”内养指的是适饮食,调情志,强身体。
①适:日常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肉食及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忌食辛辣,戒烟酒,还应避免不良刺激,如烟草、空气污染、油烟、异味等。
②调:肺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故自然界的寒、热、燥、湿之邪气易侵犯肺;此外,肺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皆可致病,“悲、忧”伤肺,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在干燥的季节里最好的“灭火剂”。
③强: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不耐寒热,不容异物。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根据四季的寒暑情况增添衣被,保证肺不被外邪侵害。
(4)食疗药膳降“肺火”、防“肺热”。
①实火者,可服用清热解毒的水果和中草药,如梨,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可将梨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入川贝粉1~3克,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只。
罗汉果,性凉,味甘,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
无花果,清热、化痰、理气,适宜咳嗽、多痰、胸闷之风热型患者食用。常用无花果15克,煎水后调冰糖服用。
生藕,性凉,有清热作用。痰热者常用藕汁、梨汁各半盏,加蜂蜜调和服用。
②虚火者,可服用具有养阴清肺的验方:麦冬、生地黄、玄参各30克,罗汉果1个,加冰糖2小块,煎水500毫升,代茶饮,每天1剂。或桑菊饮等。具体情况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治疗。
3.秋季去火抓“食机” 俗话说是“多事之秋”,其实秋天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个值得警惕的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秋燥”症,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如有基础疾病者,还易引发、加重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1)中医讲食之有道,燥将不存,要防秋燥,饮食调理是最好的方法。总的原则是,平时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烟,少饮酒,甚至戒烟酒;少食过于油腻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浑浊。如有轻微上火现象,平时可以吃些梨、藕、柿饼霜类的食品。肠胃系统有火者,可以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增加肠蠕动。如果大便干燥时,可以每日饮蜂蜜50~100毫升。身体比较健壮的人,可以吃槟榔片,以助消化。
①秋季进补以清补、平补为主: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此外,秋季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辨证进补。
②秋季“少吃辛,多吃酸”:如韭、辣椒、生姜、大葱、生蒜、花椒等。这些热性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失去不少水分,食用后特别容易上火。所谓酸性食物,是指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
③秋天不要暴饮暴食: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后,好多人觉得胃口大开,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另外,暴饮暴食,让很多病“病从口进”。
④多喝水多吃水果:正常人1天饮水应在2000毫升左右,也可饮点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补充水分。同时还宜多吃滋阴润燥的水果和蔬菜,如甘蔗、秋梨、苹果、石榴、葡萄、菠菜、藕等,同时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及无机盐、纤维素等。
⑤少吃热性食物:不少年轻人在秋季面部长出痤疮,这是由秋燥加上睡眠不足,使虚火上升导致。有的女孩还喜欢以瓜子、花生、巧克力等热性食物,也容易生痤疮。这类人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要多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也不适合太肥腻、燥热的大补。
(2)下面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秋季去燥降火的保健食谱。
芝麻核桃粥
做法:黑芝麻、核桃仁各20克,炒熟,将核桃仁切碎、芝麻研细,取粳米100克煮粥,粥熟将稠时,加芝麻与核桃仁共食。
去火特点:此粥补肝益肾、润燥通便,对年老体弱、病后体虚、头晕目眩、肠燥便秘者较适用。
百合四宝粥
做法:百合、甜杏仁(水泡去外皮)、银耳(清水泡发)、枸杞子各10克,与粳米适量共煮粥,粥熟后加冰糖适量。
去火特点:此粥补肾益肺、止咳化痰,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肠燥便秘、头晕目眩等肺肾双虚者功效较好。
枇杷叶粥
做法:枇杷叶12克,桑白皮10克,粳米60克,先将枇杷叶、桑白皮用布包,加足量水煮,去渣取浓汁;加粳米煮粥即可,每日早、晚佐餐用。
去火特点:枇杷叶可清肺止咳,此粥适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的老年患者。
黑白双耳汤
做法:白木耳(银耳)、黑木耳各10克,冷水泡发后洗净,放沙锅内加清水适量及冰糖20克,炖至木耳酥烂,吃木耳喝汤。
去火特点:白木耳、黑木耳滋阴润肺,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防治虚劳咳嗽、肺结核、血管硬化、高血压、大便燥结等有较好功效。
猪肺杏仁汤
做法:猪肺一副,去血管取肺叶,洗净切块;甜杏仁10克,共入一锅,加水煮至肺烂熟,以盐调味。
去火特点:猪肺为甘平之品,善补肺阴之气,主治肺虚咳嗽。甜杏仁性平,长于滋养,化痰止咳,是治肺虚久咳用药。此汤适用于肺亏虚所致的日久咳嗽,大便干结。
蜂蜜麻油汤
做法:蜂蜜50毫升,放碗内用竹筷不停搅拌,使其起浓泡时,再边搅边滴入麻油25毫升。然后将适量温开水徐徐加入搅匀,使三液混为一体饮服。
去火特点:此汤适用于肺燥咳嗽、鼻炎、咽干、口疮、肠燥便秘。
枸杞叶猪肝汤
做法:将枸杞叶200克洗净切段,猪肝200克洗净切片,锅放猪油烧热,下葱姜煸香,放入猪肝煸炒,加入酱油、料酒、精盐炒至猪肝熟而入味。加入开水适量烧沸,投入枸杞叶,烧至枸杞叶入味,点入味精,调好口味,出锅即成。
功效:补肝肾,降肺火。
罗汉果猪肺汤
做法:先将250克猪肺切成块,用手挤洗泡沫,洗净,与半个罗汉果一起放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加入食油、食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热凉血,清肺止咳,润肠通便。
银耳杏贝百合汤
做法:白木耳(银耳)25克,甜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百合15克。白木耳用水浸透发开、洗净,杏仁、川贝母、百合用水洗净放入沸水中,文火煎1小时再放白木耳,继续煎30分钟,加精盐调味即可饮用。
去火特点:此汤有养阴生津、清热除痰的功效。
桔梗百部萝卜汤
做法:白萝卜1个,生姜3片,百部10克,桔梗6克。将白萝卜、生姜冼净,切成薄片与百部、桔梗共置锅内,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去渣,加蜂蜜少许,趁热代茶频饮。
去火特点:萝卜、百部和桔梗有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加入少许蜂蜜更加强润肺效果。
五汁饮
做法:适量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鲜藕汁(或甘蔗汁),和匀凉服,不喜凉者可加热温服。
去火特点:五汁饮是古方,功效是滋养肺胃、润燥止咳,对肺虚燥咳、胃阴不足者有良好功效。
三仁橘皮饮
做法:甜杏仁、松子仁各10克,柏子仁6克,蜜炙陈皮10克,加水适量,水沸后煎15分钟,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共食。
去火特点:此方有润肺滋燥、滑肠通便之良效,对年老体弱、大便燥结或兼有慢性燥咳者服食效佳。
银百秋梨羹
做法:白木耳、百合各10克,秋梨1个,冰糖适量。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白木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
去火特点:此方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金橘茶
做法:金橘2~3个,洗净压扁,放入杯内以沸水冲泡,饭后代茶饮。
去火特点:晚秋正是金橘上市之时,其性温味甘辛,补中理气,散寒解郁,消食化痰。此茶适用于食滞纳呆、恶心呕吐、支气管炎、咳嗽气喘。
山楂茶
做法:山楂30克或干品减半,洗净切片,放杯内用沸水冲泡,加盖闷片刻。
去火特点: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健脾益肝,和胃消食,提神醒脑,软化血管。此茶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脘腹满胀,肉积不化,食滞不消、腹痛泄泻、肠炎、痢疾。
姜糖苏叶茶
做法:生姜、紫苏叶、牛蒡子、红糖各10克。将生姜洗净切丝,紫苏叶洗净和牛蒡子一起装进茶杯内开水冲泡,加盖浸泡15分钟,调红糖适量拌匀,代茶热饮。
去火特点:有润燥止咳的功效。
橄榄麦冬茶
做法:取橄榄3枚,麦冬6克,花茶适量或再加金银花6~10克,加冰糖适量,放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封盖10~15分钟后,代茶频饮。
去火特点:此茶滋阴润肺、利咽生津,适用于慢性咽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烦渴之症效果很佳。
陈皮米粉糕
做法:陈皮20克,研为细粉。糯米粉、粳米粉各250克,放盆内加入100克白糖已溶解成的糖水,以及陈皮粉一起拌匀。将其摊在铺有干净纱布的笼屉内,刮平,撒上少许红绿蜜饯丝,蒸30分钟熟后取出,稍凉后切块成糕,作点心随量食用。
去火特点:陈皮即橘皮,其性温味辛苦,行气健脾益胃,止咳化痰。以其配温补的糯米粉加糖做糕,适用于咳嗽痰多、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对老年人咳喘尤有疗效。
核桃米粉糕
做法:糯米粉、粳米粉各250克,放盆内加100克白糖已化成的糖水,以及已研碎的核桃仁200克,一起调和均匀,倒在铺有干净纱布的笼屉内,表面刮平后蒸熟,凉后切块成糕,酌量服食。
去火特点:核桃仁性微温味甘,滋肺止咳,润肠通便。以其配性温滋补的糯米粉及甘味白糖做糕,适用于肺燥咳嗽、大便秘结、腿软无力。
清炖甲鱼
做法:甲鱼1只约500克,去头、爪、内脏,洗净放砂锅内加笋片、黄酒、姜、葱,煨至肉酥,以食盐调味食用。
去火特点:晚秋桂花甲鱼尤为肥壮,汤清肉鲜,滋肝肾之阴。此菜适用于老年体弱或肝脾大、肺结核咯血、头晕耳鸣的患者。
海参木耳炖猪肠
做法:猪大肠200克,翻开洗净切小圈,与清洗干净的海参30克及黑木耳15克共入砂锅内,加清水、黄酒、味精、食盐,取文火煨熟。
去火特点:此菜滋养肺肠、补血润燥、滑肠通便。适用于体虚气弱,对大便干结尤宜。
杏仁猪肺炖梨
做法:猪肺200克,甜杏仁10克,鸭梨2个(去核切片)。将猪肺洗净切片,并挤去肺中泡沫,与杏仁、鸭梨一同放入锅内炖熟服食。杏仁、鸭梨、猪肺三者结合食用。
去火特点:具有清热润肺之功效。适用于发热头痛、口鼻干燥、咳嗽无痰、心烦口渴等症。
4.辨清“秋火”用对药 进入秋季,雨水逐渐减少,空气干燥,常使人体难以适应,被“燥邪”伤及。常见的燥邪大致分为温燥、肺燥、肠燥和凉燥四种,对秋燥的治疗,要根据不同情况用药。
温燥:出现鼻咽干燥、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难以咳出,甚至痰中带血,舌干苔黄,可选用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的蜜炼川贝枇杷膏或二母宁嗽丸。
凉燥: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喉痒咳嗽、口干、微渴以及舌白而干,可用润肺止咳的杏苏止咳颗粒。
肺燥:出现鼻燥咽干、咽喉痒痛时,不妨自制五汁饮缓解燃眉之急。五汁饮即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调匀凉服或温服。但要注意,五汁饮甘寒,不宜多饮,脾胃虚寒的人最好温服。
肠燥:表现为大便秘结伴有小便黄少,可选用能润肠通便的麻仁润肠丸;伴有胸腹胀满、食欲减退者,选用有润肠通便兼健胃的麻仁滋脾丸。
中医验方治秋燥
(1)润燥清火: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黄18克,甘草3克,决明子15克。
适应证: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者。
(2)生津益胃: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黄15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适应证: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者。
(3)润肠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
适应证: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者。
(4)增液润燥: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黄20克,桃仁12克,厚朴6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适应证:热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者。
(5)滋燥养荣:当归15克,生地黄18克,熟地黄18克,白芍12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甘草3克,黄芩10克。
适应证:血虚生燥,皮肤皱褶,筋急抓枯。
(6)清燥润肺:白参6克(另煎),麦冬12克,桑叶15克,石膏30克,亚麻仁12克,阿胶10克(烊服),枇杷叶15克,甘草3克,杏仁15克。
适应证: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苔白,舌红少津者。
(7)滋燥清肠:黄连6克,阿胶10克(烊服),生地黄18克,牡丹皮12克,金银花12克。
适应证:肺燥肠热、下利灼肛、秋燥兼伏暑热者。
5.秋天还要避免情绪“上火” 秋天落叶风飞,万物萧条,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此,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即常说的“秋悲”,既是一种情绪“上火”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已有抑郁症的患者则有可能加重病情。严重的会发生胃痉挛、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因此,要提早预防“秋悲”,让身心保持健康愉快,安然度过秋天。
(1)应调整心态、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外出秋游、登高赏景、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必要时联系心理医师,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2)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这是松弛神经、预防抑郁症的良方。
(3)坚持体育锻炼。适当进行运动,打太极拳、练瑜伽、跑步能使精神愉快。
(4)注意营养平衡,如多吃一些热量高的肉类、豆类、鱼类等海产品,这些都是不错的抗抑郁饮食。情绪低落时饮点绿茶、咖啡,吃点香蕉和巧克力等。
(5)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神志安宁。
(6)多晒太阳,温暖的阳光会使人心情愉快,赶走抑郁,散步、打太极拳等户外活动,也能帮助平复心境。
6.秋季去火误区
(1)无论实虚,全靠凉茶:“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是临床上常见的防治误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见“肺热”,如咳嗽等症状,许多人不论虚实,一概喝凉茶清热。我们知道,肺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分,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凉茶,特别是含有苦寒药物者,易损伤人体正气和“真火”,尤其是脾胃虚寒和虚证肺热的人群,是极不适合的。严重时,可使得正气更伤,虚火欲甚,导致病情加重;不但不奏效,反而误事。所以,分清虚实,是防治“肺热”的一个关键。
(2)无论病情,全靠食疗:很多人认为,防治肺上火,注重食疗就行,没必要去医院。有一种病叫做急性肺炎,它和单纯“肺火”症状相近,都有咽喉痛、咳嗽、咳痰,但前者还伴有高热,体温一般都在38℃以上。遇到这情况,不能仅用食疗方来“灭火”,应立即到医院诊疗,以免延误治疗。因为急性肺炎发展得很快,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千万不能耽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