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病变,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感,持续性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腹胀、胃灼热、嗳气反酸和恶心顽固不愈,是胆囊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病人都伴有胆囊结石,极少数是由细菌或寄生虫所引起。该病的发生可因胆囊管结石引起胆汁浓缩,刺激胆囊引起慢性炎症或分泌过多造成胆囊积水,也可因胆固醇沉积在胆囊黏膜,引起慢性炎症。
1.胆囊穴
【标准定位】 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 胆石症、慢性胆囊炎、胆绞痛。
【按摩技巧】 患者正坐或仰卧位,术者站于其身侧,以拇指用力点按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压痛最明显处)1分钟,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施术时以拇指指端着力,持续按压人体的穴位,即为点,同时配合瞬间加大力度点按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按。注意施术时手指用力应保持一定姿势,避免在点按的过程中出现手指过伸或过屈,造成损伤。
2.胆俞
【标准定位】 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5寸。
【主治】 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脘腹胀满、饮食不下、呕吐胆汁、口苦、目黄、反胃、噎嗝、黄疸。
【按摩技巧】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其身侧,用拇指按揉胆俞,持续约1分钟。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其余四指置于其对侧或相应的部位以助力,拇指主动施力,在对治疗部位按压的同时,带动其皮下组织有节律的环旋揉动。
本穴是胆之背俞穴,是胆经气转输之处,具有疏肝解郁、利胆退黄、理气止痛、清泄胆火之功,主治黄疸胁痛、腋下肿、口苦咽痛等。
胆属木,胃属土,胆火过旺,横克胃土,本穴为胆之俞穴,具有泻胆火,和胃气、降逆止呕之功,主治呕吐、饮食不下等。如配间使、足临泣、中渚、公孙内关治胆火犯胃之呕吐、饮食不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