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胸腔引流技术

胸腔引流技术

时间:2024-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胸腔穿刺包、2%利多卡因1支、无菌手套1双、引流袋1个。病重而不能起床的患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包裹性积液可借助X线或超声检查。操作中可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操作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避免咳嗽或做深呼吸。

【物品准备】

胸腔穿刺包(穿刺针1个,注射器1支,止血钳1把,纱布若干)、2%利多卡因1支、无菌手套1双、引流袋1个。

【操作方法】

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病重而不能起床的患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者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包裹性积液可借助X线或超声检查。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盖洞巾,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行局部浸润麻醉

4.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膜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抵抗感突然消失时,将穿刺针与密封引流袋相连,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引流。操作中可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

5.引流结束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技术要求】

1.病变靠近纵隔、心脏和大血管处,有严重肺气肿和广泛肺大疱者以及心、肝、脾明显肿大者,行该操作需慎重。

2.需镇静者,可于术前30min前给予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

3.麻醉必须深达胸膜。进针不宜过深或过浅,过高或过低。避免在第9肋间隙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操作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避免咳嗽或做深呼吸。

4.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始终保持胸膜腔内负压。

5.诊断性穿刺抽液50~100ml即可,引流一般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感染性胸腔积液应一次尽量抽净。

6.操作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咳泡沫痰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观察心肺、血压情况。大部分患者卧床后即可缓解,少数需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临床应用】

1.胸腔积液引流后明确诊断。

2.渗出性胸膜炎积液久不吸收,或持续发热不退,或大量积液产生压迫症状。

3.引流后注入药物。

(马林浩 李文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