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代表着心脏的节律,通俗讲就是心跳。心律失常说明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心脏的搏动起源或者搏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搏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搏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做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很高,在心脏病及其并发症中。仅排在高血压、冠心病之后,位居第三。但并不是患有心脏病的人才会出现心律失常,也有小部分的正常人会出现心律失常。
如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会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及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患者心悸、胸闷、无力、晕厥等症状。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工作、休息及日常生活。如果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时,甚至会出现室颤导致猝死。
心律失常应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即纠正内因如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状态(如冠心病、心瓣膜病、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以及去除心律失常发作的外因(如钾等电解质失调、洋地黄等药物不良反应等)。
1.窦性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年人心搏频率每分钟在100~150次,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剧烈波动、过度疲惫、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亦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发热、贫血、妊娠、甲亢、心力衰竭、休克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此时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可服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片治疗。如情绪剧烈波动,可给予少量地西泮(安定)口服,亦可降低窦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甲亢、洋地黄中毒等患者。其特点为突发突止,多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并伴有心慌、气短、头晕、乏力、心前区压迫感或窒息感,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晕厥等。心率每分钟160~250次,节律规则。发作时应立即休息,平息患者紧张情绪。通过以下方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使发作中止:①交替压迫眼球,但有青光眼者禁压。②交替按摩一侧颈前中部,但对高龄者慎压。③尽量使头后仰或身体前弯。④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作深呼气动作。⑤用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⑥突然用力咳嗽。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应立即呼叫“120”请急救医生治疗。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及药物中毒。发作时心率为150~200/分钟,常有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血压多数下降,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一旦演变成致命室颤,可发生猝死。因此,发作时应立即让患者休息,吸氧,并速呼叫“120”或在病情尚平稳的情况下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
4.室颤是心律失常最严重的一型。患者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到时,应立即就地给予心肺复苏术(具体方法见前心肺复苏术一节),如周围有AED(自动心脏体外除颤器),可先给予患者除颤。同时设法呼叫“120”急救,在救护车和医师未到之前,一定要连续地进行心肺复苏,并注重观察心搏恢复情况。
5.各型心律失常恢复后均需至医院行进一步专科诊治。
第5章 神经内科急诊家庭急救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