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道系统变异
临床上肝内胆管最重要的变异是异位肝内胆管可汇入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或胆囊或者异位右胆管可汇入胆总管,所有这些均可能增加常规手术和腹腔镜切除胆囊时损伤胆管的机会。
在解剖学上,肝外胆管变异大,如:肝管通常分为左、右肝管,少数情况下可出现3支,甚至更多。约15%的正常人有副肝管,有时胆囊管与肝管并行,二者之间出现一共同的壁,然后胆囊管与肝管之间再汇合成胆总管。
一般情况下,胆囊管通常与肝总管相通。约20%的病例胆囊管并不直接与肝总管相通,而是首先与之平行,位于同一个结缔组织鞘内。偶尔胆囊管甚至可以环绕胆总管360°。
胆囊动脉和副胆囊动脉一般来源于肝右动脉,临床实际工作中,胆囊动脉可来源于肝左动脉、甚至胃十二指肠动脉。外科医师在实施胆囊切除时,应谨慎和正确认清这些变异,避免误伤导致的严重后果。
胆囊的变异和先天性异常多种多样,主要有:形态、数量、位置异常和组织异位等。胆囊缺如(罕见但有报道,一般无特殊症状)、重复(双)胆囊、位置异常(胆囊可位于镰状韧带左侧和肝左叶的下方、肝内、横行、肝脏后面和肝脏与膈肌之间等,内脏转位时可位于左侧,偶尔可位于左上腹);形态变异主要有多隔胆囊(multiseptate gallbladder)、褶皱胆囊和葫芦形胆囊(hourglass gallbladder)等(图1-6,图1-7)。胆囊的异常还有先天性粘连、飘浮性(游走性)胆囊(wandering or floating gallbladder)及胆囊扭转。此外,胆囊中异位胃黏膜、胰腺、肾上腺、甲状腺等已有报道,并多伴有胆石症和胆囊炎
图1-6 正常胆囊位置变异
注:A.CT平扫胆囊位于间位结肠与膈肌和肝脏之间(箭头);B~C.呼吸触发脂肪抑制FSET2WI横轴面和D~E.冠状面FIESTA胆囊的位置与CT所见相同(箭头);F~G.FSPGRT1WI*和脂肪抑制FSPGRT1WI*胆囊为低信号(箭头);H.MRI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胆囊未见异常增强(箭头);I~J.MRI门静脉期和K~L.MRI延迟期胆囊无异常强化(箭头)。影像诊断:正常胆囊位置变异
图1-7 正常胆囊位置变异
注:A.呼吸触发脂肪抑制FSET2WI横轴面肝脏、胆囊(箭头)位于左上腹,胆囊壁见小点状稍低信号(短箭头);B、C和D.同相位、反相位图像(完全相同的窗宽、窗位)和脂肪抑制3DFSPGRT1WI*胆囊(箭头)、胆囊壁小点状病灶呈低信号(短箭头);E~H.MRI动态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胆囊(箭头)未见异常增强,胆囊壁小病灶轻度增强。影像诊断:完全性内脏转位;正常胆囊位置变异,胆囊小息肉。
二、胆道系统先天性异常
(一)胆总管囊肿
1.概述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 即先天性胆管节段性动脉瘤样扩张,最常见的部位是胆总管,可进一步分为5 种类型:Ⅰ型,胆总管囊状(梭形)扩张;Ⅱ型,胆总管憩室;Ⅲ型,胆总管十二指肠壁内段(憩室样)局限性扩张(看上去胆总管像从十二指肠乳头疝出来一样);Ⅳa 型,肝外胆管囊状(梭形) 扩张和肝内胆管多发囊肿;Ⅳb 型,仅肝外胆管多发囊肿;Ⅴ型,肝内胆管多发囊肿(Caroli 病)。该病病因不明,10 岁以下者占34%、11~30 岁者占49%,30 岁以上者占17%,女性多见。病理进程非常缓慢,可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痛、肿块及陶土便等,多呈间歇性发作。囊肿与胆道系统相通。如诊断及时,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必须注意,手术应完整、全部切除胆总管囊肿以防止逆行性胆管炎、结石和出现恶性变。因此,术前准确显示胆总管囊肿的全貌十分重要。
2.病理大体上,胆总管某一段呈囊状扩张,好发于胆总管的上部和中部,囊内含绿色浓缩胆汁。光镜下:囊壁由胶原纤维及一些弹力纤维构成,多数无上皮被覆。
3.影像表现与诊断 超声(US)或CT均能清楚准确显示胆总管囊肿的大小、位置以及与整个胆道系统的关系,但US与检查者的经验密切相关,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US显示肝外单个囊状无回声影或肝内、外多发囊状无回声影与胆管沟通;CT一般仅能行横轴位扫描,不利于显示胆总管囊肿与胆道系统的关系,而高质量的多层螺旋CT能清楚重建冠状面。CT平扫显示沿胆管走行、边界清楚的水样密度影,伴或不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注射CT对比剂后无强化;上述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无增强;MRCP能显示上述病灶为高信号,而且与胆管相通。应注意:临床上胆总管囊肿与结石可并存(图1-8)。
图1-8 胆总管囊肿并结石
注:A.屏气单次激发FSE(SSFSE)冠状面图像胆总管囊状扩张(箭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B~D.呼吸触发FSE2DMRCP原始图像冠状面和横轴面胆总管囊状扩张(箭头),内有低信号结石影(短箭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E~F.呼吸触发FSE2DMRCP原始图像横轴面胆总管囊状扩张(箭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胰管未见扩张(长箭头)。影像诊断:胆总管囊肿并结石
4.漏诊、误诊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漏诊和误诊,少数情况下忽略了囊肿与胆管沟通而误诊。对肝内外沿胆管走行区的囊性病变,一定要注意病灶与胆管是否相通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如使用对比剂等)证实,从而避免漏诊和误诊。
1.概述 Caroli首先描述该疾病,故称之为Caroli 病。曾有部分学者称之为交通性海绵状胆管扩张(communicating cavernous biliary ectasia),实际上该病属于胆总管囊肿的第5 种类型,可见于任何年龄,以儿童或青少年多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呈弥漫或局限性叶、段分布,与主要胆管系统相通且可发生感染并含结石,周围可伴肝纤维化。主要症状有腹痛、发热和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黄疸轻微或无,部分患者也可无症状。本病可并发胆管癌,预后较差,但胆管炎发作可历时多年。
2.影像表现与诊断 典型的影像特征为“中心点征或偏心点征”(central dot or eccentric dot),即:增强的CT、MRI 图像显示扩张肝内胆管的中心或偏心出现明显强化的点、条状(门静脉分支)影。超声(US)显示肝实质内扩张的肝内胆管,多发或单个囊状无回声影,内可出现点或结节状强回声、后方有声影(结石),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静脉分支部分或完全被扩张的胆管包绕;CT 见肝内多发类圆形、边界清楚水样密度影,边缘可见点状高密度结石影,注射对比剂后门静脉期上述病灶周边出现点条状强化(门静脉分支影)。如果口服或注射胆道对比剂后,上述病灶内有部分对比剂充盈(提示病灶与胆道相通)。肝内多发或单发病灶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信号强度与胆汁或脑脊液相似),在高信号的外周惑中可出现流空的门静脉分支影或(和)点或结节状低信号结石影;MRCP 可显示病灶与胆道相通,注射Gd-DTPA 后的表现与CT 相似(图1-9);如果用特异性对比剂(如:multihance 莫迪司)后,病灶内有部分对比剂充盈,提示病灶与胆道相通。
图1-9 Caroli’病
注:3岁男孩,生后出现间歇性黄疸A~B.CT平扫显示肝内多发围绕门静脉分支的多个水样密度影(箭头);C~F.呼吸触发脂肪抑制FSET2WI横轴面和冠状面显示多发围绕门静脉分支的囊状高信号(箭头),可见中心或偏心点征(短箭头),而且囊状病灶与胆管相通;G~J.SET1WI和脂肪抑制SET1WI病灶为低信号(箭头);K~L.MRI增强扫描延迟期病灶无强化、中心或偏心点征增强(短箭头)
(三)先天性胆道闭锁
原始胆道为一实心条索,在胚胎发育期如果不腔化或腔化不全,则胎儿出生时,整个胆道系统或其中某一段由纤维条索替代,即先天性胆道闭锁。可发生在胆总管、肝管及肝内胆管,胆囊亦可同时闭锁。如果闭锁仅位于胆总管,可实施手术治疗,但这类病例仅5%~10%。临床表现主要为生后不久即出现梗阻性黄疸并进行性加重,陶土色便。随病程发展,胆色素在血和各种组织内的浓度增加,一部分胆色素可经肠腺进入肠腔使粪便呈淡黄色。影像检查(US、CT或MRI)能显示部分或完全缺乏正常的肝内外胆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