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置入眼内人工晶状体的度数是根据临床统计推演出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这个度数与人工晶状体本身性质、病人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术后预期残存屈光不正这些参数密切相关。所有这些术后屈光不正如果明显影响术后远视力,都应该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稳定后验光配镜。所以,病人术前应该和医生很好地沟通,表明自己希望术后是获得良好的远视力还是近视力,帮助医生选择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置入眼内人工晶状体的度数是根据临床统计推演出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这个度数与人工晶状体本身性质、病人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术后预期残存屈光不正这些参数密切相关。大部分病人术后屈光力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确可靠的,但仍有可能有部分偏差,导致术后残存一定程度的屈光不正。
为了防止晶状体测算误差导致术后病人呈远视状态而不适,大多数医生并不把术后预期度数定为0,而是预留-0.5~-1D(近视50~100度)。高度近视病人不适应戴花镜,一般也预留术后-2D~-3D(近视200~300度)。手术本身可以导致角膜屈光力的改变,可能出现术后散光。
所有这些术后屈光不正如果明显影响术后远视力,都应该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稳定后验光配镜。另外,人工晶状体眼(除了多焦点和可调节)调节力一般非常弱,不可能既能看远也能看近,如果希望术后看远清楚就应该看近时配戴花镜,如果希望术后看近清楚就应该看远时配戴近视镜。
所以,病人术前应该和医生很好地沟通,表明自己希望术后是获得良好的远视力还是近视力,帮助医生选择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