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已经认识到青光眼的存在,在各种医学文献中对症状、体征、转归、预后、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绿翳青盲”、“乌风”即类似本病,书中指出“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
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已经认识到青光眼的存在,在各种医学文献中对症状、体征、转归、预后、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唐代《外台秘要》中就有记载。其中“绿翳青盲”、“乌风”即类似本病,书中指出“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
宋《秘传眼科龙木论》首次提出“五风内障”病名。
明代王肯堂在所著《证治准绳》中,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论述渐趋完善,如对青风、绿风、乌风、黑风和黄风这“五风”的病因、病理机制、症状、鉴别、转归、治疗及预后等内容皆有所论及,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认识,为这一眼病的中医研究做出了贡献。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阴虚血少”,“竭劳心思、忧郁忿恚、用意太过”,“头风所致,亦由痰湿所攻,火郁忧思忿怒之过”这已为现代医学认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认识到青光眼发作过程中会出现瞳孔散大、头痛眼痛、视力下降,甚至会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全身不适,并明确指出这是会导致失明的眼病,并且已经开始尝试中医药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