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层屈光角膜成形术(lamellar refractive keratoplasty) 它包括角膜表面或角膜实质层内放置一组织镜片以改变屈光力的手术。根据手术所使用的材料及术式不同,又有4种基本的手术方法。
(1)角膜磨镶术(keratomileusis):即在患者的前部角膜上切去一圆盘状板层,然后在冷冻车床上或用显微角膜刀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和屈光度,并将其缝合到原处。
(2)表面角膜成形术(epikeratoplasty):用冻干或新鲜的异体角膜,在冷冻或非冷冻车床上制成所需要的形状和屈光力的透镜,然后将其缝合到受体的去上皮的角膜表面的手术。
(3)角膜镜片术(keratophakia):该手术是依屈光度的需要,制成组织镜片,植入角膜实质层内,所使用的角膜透镜有2种,一种为异体角膜加工制成的透镜,另一种为人工合成材料所制成的透镜。
(4)板层角膜成形术(lamellar keratoplasty)。
(5)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plasty,ALK):是近年问世的治疗高度近视和远视的新型板层角膜屈光手术。此方法是在掀开角膜板层后,在其深面采用计算好的切削厚度,用自动机械切削(误差在±2.00D),或在深面板层上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误差在±0.25D)2种。
2.角膜切开术(keratotomy) 指根据屈光度的需要,切开角膜一定厚度,使其变平,以降低所切开经线的屈光力。根据切开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手术名称,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梯形角膜切开术,T形及L行角膜切开术,还有新月状角膜切开术等。
3.角膜切除术(keratotomy) 是主要用于治疗散光的手术方式。根据组织切除的类型,有楔状角膜切除术和新月状板层角膜切除术。前者用于治疗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后产生的散光,后者用于治疗角膜边缘变性所致的散光。
4.穿通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 用透明而规则的供体角膜,代替中央浑浊的角膜的手术。从1940年至1989年,穿通性角膜移植的主要问题是保持植片的清晰透明问题,而控制和消除由角膜移植所致的屈光不正这一问题显得日益重要。目前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85%以上可保持透明,因此术后屈光状态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行角膜移植、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患者更为重要,医生不仅要考虑影响球面屈光力和散光的一些因素,如伤口形状、缝线类型以及供体植片的位置,而且也必须选择能匹配于最终屈光力的植片和眼球轴长的人工晶体。
5.热角膜成形术(thermokeratoplasty) 即用各种热源,如激光、热探针,或射频电流,来皱缩角膜实质层的胶原纤维,从而使该处角膜变平。该方法已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等疾病。因可引起严重散光及上皮化障碍,应谨慎应用。
6.基质层内角膜环植入术(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insertion) 基质内角膜环是用以矫正近视的屈光矫正器材。在局麻下,通过近周边角膜的一放射状小切口,将其植入于角膜周边部实质层中间。调节环的紧张度,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前表面变平,屈光力降低,以矫正近视。此术式的优点是操作的可逆性,若术后有操作或手术以外的合并症,或需要拆除角膜环,可以即时拆除,且不影响其回复到手术前的屈光状态,角膜内皮也无明显改变。再者本术式不依赖角膜伤口的愈合来保持其屈光状态。角膜环植入后无疼痛及带环的感觉,数日即可完全愈合,植入的局部角膜增厚,手术使7mm范围内的角膜变平,形成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性,仅此即可使屈光度被矫正2.00~9.00D。此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7.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详见第三节)
(1)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ablation of cornea,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详见第四节)。
(2)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详见第五节)。
(3)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