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子宫里面有肿瘤一般是什么癌

子宫里面有肿瘤一般是什么癌

时间:2024-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滋养细胞肿瘤是指妊娠后发生于子宫的滋养层细胞的肿瘤。子宫旁见强化的肿物,提示肿瘤已突破浆膜面。平扫见子宫增大,子宫肌厚度均匀,宫腔扩大,内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见宫腔内有索条状影与子宫肌层为同样的增强效果,表示其血管丰富2.MRI MRI对判断滋养细胞肿瘤有无子宫肌层浸润有意义。T2WI有利于观察子宫和肿瘤,而T1WI有助于显示血液成分。T2WI肿瘤为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并伴有多数扩张的血管。

滋养细胞肿瘤是指妊娠后发生于子宫的滋养层细胞的肿瘤(GTN)。包括水泡状胎块、侵袭性水泡状胎块、绒毛膜癌等。

侵袭性水泡状胎块可以在子宫肌层内有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水泡状组织侵入,子宫腔内的原发病灶可以存在,也可以完全脱落。绒毛膜癌则主要侵犯子宫壁,也可侵及子宫颈、阴道、输卵管等处。肿瘤可以在子宫壁内也可以突出于子宫腔,甚至穿破浆膜形成外突的结节,易出血和坏死。

【影像学表现】

1.CT 子宫大小正常或增大,由于肿瘤或出血可见不规则的中央低密度区(图5-4-54)。当子宫普遍增大,壁厚薄不均,有偏心的低密度区时,提示有子宫壁受侵(图5-4-55)。子宫旁见强化的肿物,提示肿瘤已突破浆膜面。子宫的大小、轮廓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子宫增大、轮廓不整及偏心低密度区者预后不良。

图5-4-54 水泡状胎块的CT图像

36岁,停经40余日,阴道流血1周。A.平扫;B.增强。平扫见子宫增大,子宫肌厚度均匀,宫腔扩大,内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见宫腔内有索条状影与子宫肌层为同样的增强效果,表示其血管丰富

2.MRI MRI对判断滋养细胞肿瘤有无子宫肌层浸润有意义。评价子宫肌层的浸润程度须结合T1WI、T2WI图像。T2WI有利于观察子宫和肿瘤,而T1WI有助于显示血液成分。

(1)肿瘤:T1WI表现为中-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内的出血部分,T1WI、T2WI均为高信号。肿瘤存在于宫腔内尚未被排出时,结合带的完整性是评价肿瘤有无肌层浸润的观察指标(图5-4-56)。终止妊娠后结合带变得模糊不清,对诊断帮助不大。

(2)肌层浸润:侵入肌层的肿瘤T1WI可以与肌层等信号,也可因出血显示为高信号。T2WI肿瘤为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并伴有多数扩张的血管。有广泛的肌层浸润时,内膜与肌层的界限不清,子宫的层状结构消失(图5-4-57)。

图5-4-55 侵袭性水泡状胎块的CT图像

28岁,CT平扫:见子宫明显肿大,结构不清,其内有高低混杂密度,子宫右前壁肌层较薄,其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区

图5-4-56 侵蚀性水泡状胎块的MR图像

图5-4-57 绒癌的MR图像

25岁,人流术后2个月,阴道流血,尿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明显升高。A.矢状T1WI;B.矢状T2WI。子宫体后壁不规则增厚,其内见T1WI、T2WI均高信号病灶向浆膜面突出,子宫底后壁处结合带不完整,内膜与肌层的界限不清

(3)疗效的观察:肿瘤缩小、病变内出现出血和坏死、扩张的血管消失、子宫正常的层状结构出现表明治疗有效。MR影像一般在治疗显效后6~9个月恢复正常(图5-4-58)。

图5-4-58 绒癌化疗后的MR图像

A.化疗后矢状T1WI;B.化疗后矢状T2WI;C.2年后矢状T2WI。从A、B可见子宫体后壁增厚,其内有2个T1WI稍高信号,T2WI不均匀低信号的结节;2年后复查子宫内的异常信号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