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双侧额叶及侧脑室周围脱髓鞘改变

双侧额叶及侧脑室周围脱髓鞘改变

时间:2024-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胼胝体发育不良是小儿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为MRI,以正中矢状位显示效果尤佳,可发现轻度胼胝体部分缺如。结合临床症状,本病诊断较为容易,但胼胝体缺如时可引起脑室系统不对称性扩张,有时应与小儿先天性脑积水相鉴别,后者以脑室系统的对称性扩张为主,二者鉴别并不困难。而当胼胝体部分缺如时,仅表现为脑室的枕角巨大扩张或脑室的平行走行,而脑积水无此征象,在CT上即可加以鉴别。

胼胝体是有髓鞘纤维的集合体,连接着两侧大脑半球,并形成侧脑室的顶部。胼胝体分四部分:嘴、膝、体及压部。根据受损时间,胼胝体可完全缺如(不发育),也可部分缺如,即胼胝体部分发育不全。

【影像学表现】

1.CT 胼胝体完全缺如时,可表现为两侧侧脑室分离,第三脑室扩大、上移并向前延伸。轴位扫描可见两侧脑室前角呈八字分离,第三脑室扩大、上移并向前延伸(图1-1-1,2)。胼胝体部分缺如时,可仅表现为两侧侧脑室的分离或侧脑室后角的扩大。

图1-1-1 胼胝体完全缺如的CT表现

两侧侧脑室分离,平行

图1-1-2 胼胝体完全缺如的CT表现

两侧侧脑室分离,第三脑室扩大、上移并向前延伸

2.MRI 由于MRI扫描可以多个方位成像,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在正中矢状位像上能准确地显示胼胝体畸形的部位。胼胝体完全不发育时两侧大脑半球的轴突不能跨越中线,为胼胝体完全不发育的特征。当胼胝体完全缺如时扣带回外翻,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直接伸向第三脑室,在冠状面上侧脑室如同新月状,侧脑室前角向外侧突面不是像正常那样是内凹的,这是由于沿侧脑室的内侧缘纵向行走的神经束称为probst束压迫侧脑室内壁所致。第三脑室向上伸入半球间裂,甚至形成半球间裂囊肿。其他征象还包括:脑沟沿脑室内壁呈放射状排列,顶枕裂与距状裂不会聚,内侧裂与狭窄的半球下缘垂直;同时合并脑内其他畸形的同时发生如神经元移行异常等。当胼胝体部分发育不全时,压部及嘴部常缺如。当压部缺如,仅有疏松的白质围绕在侧脑室。这样,侧脑室向周围松软的白质伸展扩张,造成其枕角及三角区、巨大扩张。当胼胝体的体部缺如,侧脑室受累,两侧侧脑室走行垂直并且互相平行(图1-1-3~5)。

图1-1-3 胼胝体完全缺如

矢状面T1WI显示扣带回外翻,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直接伸向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向上伸入半球间裂

图1-1-4 胼胝体部分缺如(一)

矢状面T1WI显示胼胝体体部变薄

图1-1-5 胼胝体部分缺如(二)

矢状面T1WI显示胼胝体压部发育较小,体部也较薄

【鉴别诊断】

胼胝体发育不良是小儿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在胎儿的第12~20周,胼胝体由前向后发育,此期由于缺血或宫内感染可使胼胝体完全不发育;晚期病变主要影响胼胝体的体部及压部的发育。胼胝体发育不良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为MRI,以正中矢状位显示效果尤佳,可发现轻度胼胝体部分缺如。CT对于完全缺如能够提示诊断,对部分缺如诊断价值有限。结合临床症状,本病诊断较为容易,但胼胝体缺如时可引起脑室系统不对称性扩张,有时应与小儿先天性脑积水相鉴别,后者以脑室系统的对称性扩张为主,二者鉴别并不困难。

脑积水:脑积水为脑室容积的异常扩张,并非由发育异常所致。脑积水其幕上脑室扩张程度相近,与蛛网膜下隙的大小不成比例;胼胝体升高与上移而形态较为完整。而当胼胝体部分缺如时,仅表现为脑室的枕角巨大扩张或脑室的平行走行,而脑积水无此征象,在CT上即可加以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