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绵状血管瘤钙化什么意思

海绵状血管瘤钙化什么意思

时间:2024-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海绵状血管瘤可因癫癎发作或脑出血症状而就诊,CT显示不规则混杂密度并有高密度钙化,MRI的T2WI多显示混杂信号,常常多发,小病灶在T2WI为点状低信号。1.脑瘤 临床症状可与海绵状血管瘤相似,在CT、MRI可见瘤体,并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但海绵状血管瘤的钙化特征性的为粉末堆积状。但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不一定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病史和特定的好发部位。其他部位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手术证实病灶为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cavenous angiomas)亦称为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血管畸形,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常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由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的海绵状多房性血管窦构成,薄壁,其间无正常脑组织,瘤周可伴有不同时期的血肿,甚至钙化,无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的异常或增粗,80%在幕上,好发于额颞叶。临床上多无症状,少数可有癫癎或神经系统损伤症状,亦可因出血产生颅内占位导致的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

图3-4-1 左枕叶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平扫见病灶为边缘不甚清晰的点状钙化

图3-4-2 左顶叶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平扫见病灶以点状钙化为中心,局部为稍高密度,周边有低密度区

1.CT 平扫时病变多为不规则的混杂密度,多以低密度、等密度为主,亦可伴有高密度的斑点及条状钙化(图3-4-1,2),偶尔可见到微小的高密度静脉石或弧线状,双轨状的血管壁钙化,增强扫描有时可见到异常的血管强化。亦可不强化,强化程度与病灶内血栓形成和钙化程度有关。

2.MRI 在T1WI上,海绵状血管瘤多呈等信号、混杂明显高信号(图3-4-3A);T2加权像上病灶多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内部可见低信号,或是低信号为主,内有大小不等的极高信号,周边部一般为低信号(图3-4-3B)。海绵状血管瘤的混杂可能与新旧不等的反复出血和血管钙化有关,T2WI病灶周围低信号环与含缺血黄素沉积关系更大。MRI检查T2WI可以发现CT表现阴性的小病灶,特征为点状短T2信号(图3-4-4),常常多发。梯度回波序列、平面回波技术可以强化这种表现。

图3-4-3 右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

A.T1WI,病变以高信号为主,圆形,边缘不规整,边缘不光滑。局部小脑组织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B.T2WI,病变呈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改变,边缘部为特征性的低信号

3.DSA 海绵状血管瘤在动脉期可显示网状或簇状小血管或不规则的细小点状阴影,毛细血管期可见肿瘤染色,可使病变区相应血管移位。小的海绵状毛细血管瘤或瘤内血栓、钙化等可以无造影异常所见,为乏血管性肿物。

图3-4-4 右额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

T2WI表现为点状低信号

【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可因癫癎发作或脑出血症状而就诊,CT显示不规则混杂密度并有高密度钙化,MRI的T2WI多显示混杂信号,常常多发,小病灶在T2WI为点状低信号。增强效应可有可无。DSA毛细血管期可见肿瘤染色,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显示不清。

1.脑瘤 临床症状可与海绵状血管瘤相似,在CT、MRI可见瘤体,并有明显的占位效应。而海绵状血管瘤无新鲜出血时一般无占位效应,或仅有轻度的占位效应,无明显的脑水肿。

2.脑猪囊尾蚴病 CT平扫海绵状血管瘤可为点状钙化灶,出血时也可伴有水肿带,与脑猪囊尾蚴病有相同之处。但海绵状血管瘤的钙化特征性的为粉末堆积状。MRI检查一般可以鉴别。

3.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性脑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出血较多时同一般的脑出血有时在CT或MRI表现类似。但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不一定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病史和特定的好发部位。即使不是新旧出血混在,也可能发现血肿以外的成分,特别是有造影增强的部分存在(图3-4-5A、B、C)。其他部位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图3-4-5 左颞顶叶海绵状血管瘤出血

A.T2WI水平断面像,病灶以高信号为主,边缘部为低信号包绕,周围部可见水肿带;B.T1WI冠状断面抑脂平扫,病变为高信号类圆形,内侧部可见低信号结节;C.T1WI冠状断面抑脂强化,病灶的结节部分强化,提示病变为肿瘤出血。手术证实病灶为海绵状血管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