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枝胶质细胞肿瘤包括少枝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前者按WHO分类属Ⅱ级胶质瘤,后者一般为Ⅲ级胶质瘤。好发年龄通常为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常见部位为大脑半球白质区,以额叶多见,亦可累及2个以上脑叶及脑深部结构(如胼胝体、脑室、丘脑及基底节等部位)。
【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 少枝胶质瘤钙化发生率较高,平片常可发现病理性钙化,钙化呈条索状、斑块状及沙粒样改变。
2.CT 肿瘤一般呈混杂密度,瘤实质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钙化为高密度,钙化形态为条索状、斑块状或沙粒状,囊变坏死区呈低密度,但较少见,一旦发生则提示为间变性少枝胶质瘤。较大的肿瘤占位征象明显,瘤体与正常脑组织常分界不清。少枝胶质瘤一般无明显强化,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一般强化较明显,多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图6-1-8A、B)。
3.MRI 形态学改变同CT。T1WI通常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分布不均匀。钙化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但较小的钙化灶MRI不易检出。增强扫描所见与CT相似,少枝胶质瘤一般无明显强化,一旦强化明显则提示肿瘤发生间变(图6-1-9A、B、C、D)。
【鉴别诊断】
1.脑动静脉畸形 本病可发生钙化,CT表现可类似于少枝胶质瘤。CT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畸形血管。MRI可清楚显示“蚯蚓团状”的畸形血管,具有独特的鉴别诊断价值。此外,少枝胶质瘤具有程度不等的占位效应,而动静脉畸形由于“窍血现象”则有程度不等的负占位效应。
图6-1-8 少枝胶质瘤
A.CT平扫,见右颞枕叶大片状低密度,其后部可见沙粒样钙化;B.CT增强图像,病灶呈大片状不均匀强化
图6-1-9 间变性少枝胶质瘤
A.T2WI,见左额叶及胼胝体膝部有一不规则形高信号区,境界清楚,水肿不明显;B.T1WI,肿瘤外侧呈高信号(卒中),肿瘤内侧呈不均匀低信号;C、D.Gd-DTPA增强图像,示肿瘤明显强化
2.中枢神经细胞瘤 本病亦可发生钙化,与少枝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其好发部位为侧脑室前2/3区及透明隔区,对鉴别诊断有提示作用。两者可靠的鉴别诊断需术后做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影像学及普通光镜检查难以做出最后鉴别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