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硬膜下血肿复查高密度增高

硬膜下血肿复查高密度增高

时间:2024-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硬膜下血肿发生在伤后3d之内,临床病情较重,多并发较严重的脑挫裂伤,病情发展迅速。1.CT 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CT值40~100Hu,占位效应明显。大脑镰、小脑幕下的血肿也属硬膜下血肿,表现为大脑镰或小脑幕旁带状高密度影。颅底、头顶部的硬膜下血肿因接近颅骨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需冠状或头部倾斜CT才能显示。

多为头部在运动中受伤所致,尤其是对冲伤。急性硬膜下血肿发生在伤后3d之内,临床病情较重,多并发较严重的脑挫裂伤,病情发展迅速。

【影像学表现】

1.CT 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CT值40~100Hu,占位效应明显(图7-3-1A、B、C)。血肿范围较广泛,可跨越颅缝甚至覆盖整个大脑半球,50%的病人伴有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镰、小脑幕下的血肿也属硬膜下血肿,表现为大脑镰或小脑幕旁带状高密度影(图7-3-2)。颅底、头顶部的硬膜下血肿因接近颅骨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需冠状或头部倾斜CT才能显示。

2.MRI 血肿形态与CT表现一致,血肿的信号强度与急性硬膜外血肿相仿,呈等T1,短T2信号,即在T1WI呈等信号,而在T2WI上呈低信号。

【鉴别诊断】

急性硬膜下血肿有明确的脑外伤病史,CT鉴别诊断亦不难。同硬膜外血肿的鉴别请参照本章第一节。

图7-3-1 急性硬膜下血肿

A、B.CT平扫连续层面,右颞板下方带状高密度影,内缘不光整,相对病变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结构左移;C.B的局部放大,宽窗观察,可以分辨病变与颅骨密度不同,利于伴发骨折和血肿大小的诊断

图7-3-2 急性大脑镰旁血肿

大脑镰左侧带状高密度影,左侧脑沟变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