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脊髓的海绵状血管瘤很少见,常见于30~60岁之间,男女比为1∶2。它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很相似,但钙化少见。病史可较长,合并出血时,病情可突然加重,甚至瘫痪。定期复查,外伤性血肿可吸收消失,或软化灶形成。而海绵状血管瘤瘤体长期存在。
脊髓的海绵状血管瘤很少见,常见于30~60岁之间,男女比为1∶2。它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很相似,但钙化少见。胸髓较多发,颈髓其次,可以多发,但很少见。病史可较长,合并出血时,病情可突然加重,甚至瘫痪。
【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 无诊断价值。
2.CT 偶可见到脊髓内病灶的钙化。
3.MRI 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小病灶,病灶邻近的脊髓可有水肿带形成的长T2信号改变。病灶本身T1WI可呈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一般中心部为高信号,周边由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低信号环,强化效应一般不明显(图11-2-7)。
图11-2-7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A.T1WI,胸4椎体水平脊髓内病灶呈高信号环状影;B.T2WI,病灶中心部高信号,环绕低信号环;C.T1WI增强,病灶无明确强化效应
4.DSA 一般不采用。
【鉴别诊断】
髓内海绵状血管瘤以髓内T1WI、T2WI高信号为特点,出血时信号与血肿相似,主要与外伤性血肿相鉴别。
外伤性血肿有明确的外伤史,而且周围椎体骨质可有骨折,髓内有挫伤水肿。定期复查,外伤性血肿可吸收消失,或软化灶形成。而海绵状血管瘤瘤体长期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