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传承发展至今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艺表演团体作为其主要发展载体发挥了突出作用。文艺表演团体指“专门从事戏剧、音乐、舞蹈、杂技以及曲艺等表演艺术产品的创作、生产、演出的机构,其具体形式表现为规模不等的剧院、剧团以及种种功能类似叫法不同的演出实体,它们通称艺术院团”[1],在工作实践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一般又称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我国舞台艺术事业发展成绩突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也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初步形成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齐头并进、共筑舞台艺术事业发展基石的良好格局。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凭借其自身优势,在繁荣精品创作、丰富城乡演出、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及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我国舞台艺术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
浙江是戏剧大省,也是南戏的发源地,艺术种类丰富,演艺传统悠久,具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舞台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顺利完成了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并以改革为契机,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演出市场开拓、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为繁荣发展浙江文化事业、推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当前,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深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发展战略,浙江文化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分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经验,积极推动浙江演艺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凸显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业发展的价值和力量。
一、改革发展现状评析
为深入分析当前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成绩,查找存在问题,课题组对全省重点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进行走访调研,收集整理全省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数据资料,调研以2013年发展数据为主,同时辅以2014年度及其他相关年度数据和资料,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业改革发展现状。
1.基本概况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截至2013年底,浙江共有国有文艺表演团体55家,演职人员3619人,演出场次1畅02万场,观众人次1096畅18万。[2]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分析,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共有8家,市级15家,县(市、区)级33家,形成金字塔形结构。从区域分布分析,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主要分布在杭州、绍兴、金华、宁波、温州等地,各地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分布不均衡。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涉及艺术种类分析,有京剧、昆剧、越剧、婺剧、绍剧、甬剧、姚剧、瓯剧、话剧、舞剧、民乐、调腔、平调、儿童剧、交响乐、音乐剧、滑稽戏、杂技魔术及木偶等众多艺术种类,其中以越剧、婺剧等颇具地方特色戏曲艺术为主,为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发展成绩
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舞台艺术事业发展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特别是在艺术创作、市场开拓、人才培养以及参加评优评奖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和榜样力量。
图5-1 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剧目类型数量
(1)艺术创作投资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对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调研数据和资料统计分析,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艺术创作积极性高、投资大、产品丰富,成绩比较突出。根据数据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共创作排演剧目133个,其中新创剧目52个,占比39畅1%,移植复排剧目61个,占比45畅9%,其他类型剧目20个,占比15畅0%(见图5-1、图5-2)。
图5-2 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剧目类型比例
从文艺表演团体隶属关系类别分析,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以新创剧目为主,共计17个新创剧目,平均每团2畅13个,移植复排剧目5个,平均每团0畅63个。市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新创剧目、复排剧目并重,其中新创剧目21个,平均每团1畅4个,移植复排剧目23个,平均每团1畅53个。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以移植复排剧目为主,新创剧目为辅,其中移植复排剧目33个,平均每团1畅50个,新创剧目14个,平均每团0畅64个,由此可见,各级各类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采取了各有侧重艺术创作发展路径和模式(见图5-3、图5-4)。
图5-3 2013年按照行政隶属划分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剧目类型数量
图5-4 2013年按照行政隶属划分平均每类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剧目类型数量
在近年创作完成的剧目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越剧枟江南好人枠枟二泉映月枠,浙江越剧团越剧枟我的娘姨我的娘枠,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民族交响乐枟富春山居图随想枠、舞剧枟王羲之枠,浙江交响乐团交响乐枟山海经枠,浙江昆剧团昆剧枟琥珀匙枠,浙江京剧团京剧枟飞虎将军枠,浙江婺剧团婺剧枟铁血红颜枠,浙江绍剧团绍剧枟百岁挂帅枠等优秀作品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推动了浙江舞台艺术繁荣发展。
从艺术投资上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共计投资7754畅94万元,平均每团172畅33万元,占年度总支出10畅89%。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政隶属关系类别上分析艺术投资,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投资力度最大,2013年共计投入2087畅11万元,平均每团260畅89万元;市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投资力度也很大,共计投资3514畅86万元,平均每团234畅32万元;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投资规模较小,共计投资2152畅97万元,平均每团97畅86万元。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级各类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艺术创作工作发展思路,注重科学合理投资,全面推进艺术创作工作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见图5-5、图5-6)。
图5-5 2013年按照行政隶属划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艺术投资总量
图5-6 2013年按照行政隶属划分平均每类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艺术投资总量
(2)演出活动开展兼顾市场和公益两个方面
开展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是文艺表演团体的主要职能,是其价值转化的主要渠道。根据调研数据资料分析,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活动频繁,既注重开拓演出市场,又关注公益性演出活动;既努力开拓城市演出市场,又不忘深入基层乡村,努力拓展优秀剧目传播范围。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共计演出9921场,平均每团演出220畅47场,其中商业性演出4627场,占比46畅64%,城市商业性演出2075场,占比20畅92%,农村商业性演出2552场,占比25畅72%;政府采购性质演出4985场,占比50畅25%,其中城市政府采购性质演出2070场,占比28畅87%,农村政府采购性质演出2915场,占比29畅38%。从演出区域划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农村演出场次共计5467场,占比55畅11%,城市演出场次4145场,占比41畅78%;对外演出(含港澳台地区)309场,占比3畅11%(见图5-7、图5-8、图5-9、图5-10)。
图5-7 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细分演出类别数量
图5-8 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细分演出类别数量比率
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政隶属关系角度分析,2013年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次3463场(含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评弹演出场次),其中,商业性演出场次2183场,占比63畅04%,城市商业性演出1339场,占比38畅67%,农村商业性演出844场,占比24畅37%;政府采购性演出场次1173场,占比33畅87%,政府采购性城市演出场次766场,占比22畅12%,政府采购性农村演出场次407场,占比11畅75%(见图5-10、图5-11)。
图5-9 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类别数量比率
图5-10 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区域数量比率
图5-11 2013年浙江省级国有文艺团体各类演出数量
市级国有文艺团体演出场次2806场,其中,商业性演出场次1004场,占比35畅78%,城市演出场次553场,占比19畅71%,农村演出场次451场,占比16畅07%;政府采购性演出1630场,占比58畅09%,城市演出场次1033场,占比36畅81%,农村演出场次597场,占比21畅28%。
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次3652场,其中,商业性演出1440场,占比39畅43%,城市演出场次183场,仅占比5畅01%,农村演出场次1257场,占比34畅42%;政府采购性演出2182场,占比59畅75%,城市演出场次271场,占比7畅42%,农村演出场次1911场,占比52畅33%。
图5-12 2013年浙江市级国有文艺团体各类演出数量
图5-13 2013年浙江县级国有文艺团体各类演出数量
从演出区域分析,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城市演出场次2105场,占比60畅79%,农村演出场次1251,占比36畅12%,海外演出107场,占比3畅09%;市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城市演出场次1586场,占比56畅52%,农村演出场次1048场,占比37畅35%,海外演出场次172场,占比6畅13%;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城市演出场次454场,占比12畅43%,农村演出场次3168场,占比86畅75%,海外演出场次30场,占比0畅82%(见图5-12、图5-13、图5-14)。
图5-14 2013年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各类国有文艺团体演出区域数量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既注重演出市场开拓,又兼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数据分析看,政府采购性质演出场次略大于商业性演出场次,农村商业性演出场次和政府采购性质演出场次均高于城市同比数据。二是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活动兼顾城市、农村及海外市场。目前,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活动以农村演出场次最多,城市演出居于第2位,对外(含港澳台地区)演出活动还比较少,占很小份额。三是各级各类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市场开拓策略各有侧重。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活动中,商业性演出场次占比高于政府采购场次,其各类演出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城市演出市场;市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次以政府采购为主,各类演出活动在城市与农村的演出场次基本相当,城市演出场次略高于农村;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活动同样以政府采购为主,其各类演出主要集中在农村,城市演出场次份额较小。此外,省级、市级国有文艺团体是开展对外(含港澳台地区)演出活动的主力,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对外演出活动还相对较少。
(3)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稳步发展
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命脉,是文艺表演团体繁荣发展的根本性要素。不可否认,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给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完成以及相关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人才队伍建设重新走上轨道并实现了稳步发展。
根据调研统计数据分析,从在职人员岗位结构层次上分析,截至2013年底,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共有演职人员3504人,其中行政人员342人,占比9畅74%,演艺人员2469人,占比70畅34%,舞美人员564人,占比16畅07%,创作人员129人,仅占比3畅68%(见图5-15)。
图5-15 2013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职人员种类构成
从在职员工年龄结构层次上分析,20岁以下员工82人,占比2畅34%;20—30岁员工1243人,占比35畅47%;31—40岁员工956人,占比27畅28%;41—55岁1037人,占比29畅59%;55岁以上186人,占比5畅32%(见图5-16)。
图5-16 2013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职人员年龄构成
从在职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上分析,初级职称人员759人,占比21畅66%;中级职称人员965人,占比27畅54%;副高职称人员720人,占比20畅55%;正高职称266人,占比7畅59%(见图5-17)。
图5-17 2013年国有文艺团体演职人员职称构成
从上述数据分析看出,当前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人员结构总体较为平衡,形成了以专业技术人员、中青年演职人员、中级以上专业职称人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人员结构格局,夯实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人才基础。
此外,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职人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赛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共计有470人次获得各类奖项和荣誉,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5人次,占比20畅21%,省级奖项267人次,占比56畅81%,市县级奖项108人次,占比22畅98%。其中,特别是在第10届中国艺术节上,浙江京剧团翁国生和浙江婺剧团陈美兰获得2013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著名昆剧艺术家汪世瑜,知名导演杨小青、翁国生3人获得了第14届文华导演奖;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吉京京获第10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熊延平获第14届文华舞台美术(舞台设计)奖。此外,在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节上,浙江婺剧团杨霞云获白玉兰主角奖;在第8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上,浙江京剧团翁国生等21人榜上有名;在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浙江绍剧团姚百青、温州瓯剧团方汝将、浙江越剧团王滨梅、杭州越剧院郑国风等人获“梅花奖”;在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浙江京剧团罗戎征等15人获奖;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会演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茅威涛获优秀表演奖,他们都为浙江文化事业发展赢得了荣誉,为舞台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见图5-18)。
图5-18 2013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职人员获奖情况
(4)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积极参加国内外艺术赛事活动
浙江各级各类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积极参加国内外各项艺术赛事和重大艺术活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生产剧目共计获得29个国家级奖项,49个省级奖项,15个市县级奖项。特别是在第10届中国艺术节上,浙江省入选的3个剧目: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话剧枟谁主沉浮枠获第14届文华优秀剧目奖,浙江京剧团京剧枟飞虎将军枠和浙江京剧团、青海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戏剧团合作演出京剧枟藏羚羊枠获第14届文华剧目奖。此外,浙江京剧团新编京剧枟飞虎将军枠参加第8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获得了本届优秀剧目调演的剧目最高奖——“原创剧目大奖”、“最佳演出奖”,浙江省文化厅获得“最佳组织单位奖”。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越剧枟江南好人枠获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浙江曲杂总团杂技枟禅武·头顶技巧枠获得第9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杂技组金奖。这些获奖剧目作品传播了浙江优秀文化,提高了浙江文化知名度,树立了文化品牌,为浙江文化事业特别是舞台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石。
3.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当前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时代发展潮流、观众消费需求之间的距离和矛盾,以便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
(1)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资本规模普遍较小,发展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资产总额为9畅46亿元,平均每团2102畅22万元,其中,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平均资产总额6404畅27万元,市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936畅61万元,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仅为649畅39万元,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资本规模普遍较小,与当前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图5-19 2013年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各类国有文艺团体平均资产总额
从资金来源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收入共计7畅87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畅62亿元,项目经费3畅23亿元,其他拨款1081畅19万元。财政拨款占比75畅69%;文艺表演团体商业演出收入1畅13亿元,占比仅为14畅35%;社会捐赠372畅9万元,占比0畅47%;其他各项收入7470畅16万元,占比9畅49%。从上述数据分析看,政府财政支持依旧是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主要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尚未构建。
图5-20 2013年国有文艺团体收入来源
(2)固定演出场馆不足,艺术创作宣传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演出场馆是文艺表演团体产品最终呈现的地方,也是文艺表演团体演艺产品“销售区”,对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3年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枟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枠枟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枠等文件中先后着重提出“一团一场”、加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固定演出场馆建设的意见,但从实际效果看,“虽然‘一团一场’的要求提了很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3]。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馆建设的发展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截至2013年底,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中无固定演出场馆的剧团23家,占比51畅1%,自有固定演出剧场的文艺表演团体17家,占比37畅8%,租赁演出场馆的剧团5家,占比11畅1%。从演出场馆规模看,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所拥有的演出场馆多为小型演出场馆。这一状况与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发展战略不相符,与浙江文化事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制约了舞台艺术事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统筹各类资源,协调各个部门,逐步予以解决。
除演出场馆建设外,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艺术投资、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投入还显得非常不够。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艺术创作投资为7754畅94万元,占全年总支出的10畅89%,平均每团仅有172畅33万元,特别是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平均艺术创作投资仅为97畅86万元,这与影视制作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投资无可比拟,严重制约了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由于营销意识不足,加之资金缺乏,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宣传推广上的投入微乎其微,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营销宣传费用仅为471畅96万元,仅占全年总支出0畅66%,平均每团仅有10畅49万元,其中县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宣传营销经费仅为3畅02万元,远远无法满足当前艺术产品推广需求。“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此少量的营销宣传经费实在难以推广、营销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的文艺作品,更无法树立文化品牌。这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当下舞台艺术创作生产机制,从仅仅注重艺术创作向注重市场调研、艺术创作、营销推广各个环节转变。
(3)艺术创作人才缺乏,艺术人才发展不均衡
艺术人才培养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舞台艺术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虽然文化主管部门、文艺表演团体及相关单位都在花大精力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首先是艺术创作人才非常匮乏,从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看,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职创作人员,包括编剧、导演、音乐创作等共计129人,仅占在职总人数的3畅68%,其中22家县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仅有16名在职创作人员,平均每团不到1人。其次是拔尖领军艺术人才缺失。从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浙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拔尖表演人才仍限于20世纪80年代自主培养的茅威涛、林为林、陈美兰、翁国生、吴凤花、董柯娣、陈辉玲、张志红等,优秀音乐人才的引进主要集中在部分高等院校的艺术院系。优秀创作人员仍限于20世纪80年代自主培养的杨小青、周正平、蓝玲、顾达昌、胡梦桥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自主培养的翁持更、刘建宽、翁国生等,拔尖中青年表演、创作领军人才培养成效不够。最后是艺术人才发展不均衡,高级技术职称人才主要集中在省级、市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特别是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中。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拥有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共计266人,其中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32人,占比49畅62%,平均每团16畅5人;市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90人,占比33畅83%,平均每团6人;县(市、区)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正高44人,占比16畅54%,平均每团仅2人。艺术人才分布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县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4)政府采购演出场次数量较大,市场开拓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事业以来,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的体制机制改革就成为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贯穿至今。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创作生产,提高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的生机活力。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实际来看,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商业性演出收入比重大幅度提高,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国内商业性演出收入达9635畅66万元,远高于政府采购性质演出收入。但从演出场次上来看,商业性演出场次为4532场,要低于政府采购性质演出场次,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对政府采购还是存在较大的依赖。从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工作出发,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还需要进一步开拓演出市场,重视市场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创作演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二、主要经验总结
为进一步推动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业发展,繁荣浙江舞台艺术创作,我们需要在评估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浙江文化事业建设。
1.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关注舞台艺术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创新。在宏观发展理念层面,近年来,浙江先后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浙江发展战略规划,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在具体政策制定方面,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枟浙江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枠枟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枠枟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枠等政策措施,浙江省委宣传部也先后出台枟浙江省文艺精品扶持工程实施办法枠枟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配套奖励办法枠等政策措施,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2.深化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改革
在中宣部、文化部改革政策的指导下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浙江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根据中央、省委改革精神,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大力推动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浙江省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早在2003年就开始积极探索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改革,为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浙江3家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浙江歌舞剧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及浙江话剧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步伐,体制改革工作进入发展快车道。在“转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保留一批”的改革路径指导下,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事业为补充的新型发展格局。改革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夯实了体制机制基础,理顺了涉及改革发展的各种关系,成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新形势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
3.财政投入力度较大
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担负着传承优秀文化、创作文艺精品、传播核心价值观以及开拓演出市场等多重使命,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的基本发展原则。为确保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挥其各项社会功能,实现其持续、快速发展,浙江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投资,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其投入力度。根据枟浙江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枠数据统计分析,2012年度各级财政对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财政拨款共计4畅93亿元,[4]根据我们对45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2013年度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度各类财政投资达到了5畅95亿元,财政投资连年增加。各级财政对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投资确保了各级各类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各项正常业务的开展,成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稳健的财务支撑。
4.重视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艺术创作的政策措施建设
为繁荣浙江舞台艺术创作和演出活动,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加大艺术创作力度,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制度设计和发展规划制定,以政策、制度的力量来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艺术创作活动的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浙江省文化厅在全省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大调研活动基础上制定了枟浙江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规划枠,根据浙江舞台艺术发展实际提出了“1535”工程,成为指导浙江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的行动纲领。为把规划落到实处,浙江省文化厅又制定了枟浙江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枠,把生产规划在操作层面上进行了细化和提升,围绕核心工作,实施精品创作题材库建设计划、优秀原创剧本创作计划、舞台艺术评论发展计划、优秀舞台艺术人才培养计划、舞台艺术品牌打造计划、舞台艺术演出市场培育计划、舞台艺术生产投资创新计划、舞台艺术生产管理计划等八大计划,构建了有利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开展精品创作的政策体系,使文艺创作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推动了舞台艺术创作活动的发展。
5.鼓励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参与各类展演展示活动
为提升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知名度,打造浙江文化品牌,传播浙江优秀文艺作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鼓励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评比展示活动,从而锻炼队伍、打磨精品、提升知名度。一方面,鼓励和组织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参加国际、国家级文艺评比展示演出活动,如世界魔术交流大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第九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等重大演出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浙江省内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现有品牌活动,如中国越剧艺术节,浙江省戏剧节、音乐舞蹈节、曲艺杂技魔术节以及浙江省优秀保留剧目展演等活动,完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展演展示平台,以展演展示活动激发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活力。
6.强化艺术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为解决艺术人才发展存在的困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纷纷加大探索力度,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开辟艺术人才培养新途径。浙江省文化厅在原有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松计划”。“新松计划”是浙江省文化厅为加强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推出的工作计划,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青年表演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青年艺术人才专场演出、青年艺术人才拜师活动、中青年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全省青年歌手大赛、全省话剧青年演员大赛在内的系统人才培养工程,目前还在探索实行中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和中青年作曲扶持计划,力求形成覆盖人才培养各个领域的政策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拔尖艺术人才培养,造就和推出浙江舞台艺术创作、表演、管理领域新一代领军人物,浙江省文化厅出台并组织实施了枟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拔尖艺术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枠,首批推出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蔡浙飞、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刘福洋、浙江交响乐团刘琛等3名青年优秀艺术人才。拔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已经迈出了扎实的步伐,带动了全省拔尖中青年优秀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在开展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业改革发展现状调研,科学评估其发展现状、准确分析存在问题及总结成功经验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科学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阶段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繁荣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发展趋势
(1)文化主管部门更加注重宏观政策引领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会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注重从宏观层面引导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业发展,以进一步厘清政府、院团、市场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类协会发挥更大作用。
(2)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差异化发展更加明显
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会给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和动力,各级各类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进行差异化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身发展壮大。
(3)部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做大做强趋势明显
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成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越来越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其竞争力也会不断增强,这也将会推动部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快速发展,使其成长为行业龙头院团,甚至朝建立演艺集团方向发展。
2.工作思路
(1)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这为我们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明确了发展方向。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最重要的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切实进一步推动文化主管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微观运行领域退出,为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留足空间和相应权力,激发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文艺表演团体内生动力推动文艺创作繁荣。文化主管部门则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监督、管理、考核等相关政策制定,以政策、制度力量来引导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2)继续深化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
当前,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已经全面完成,但这并不代表改革任务的最终完成,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依旧面临巨大发展压力,可以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正在跨入一个新的改革发展时期。在这一发展形势下,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不能有放松心态,还应该持之以恒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已经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应加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大力提升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同样,暂时保留事业单位机制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不能有一劳永逸的心态,应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创新,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创作生产,通过提升自身活力应对即将来临的新一轮改革工作。
(3)分门别类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完善发展路径
通过对浙江全省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现状调研和分析,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虽然数量不多,却在发展规模、艺术类别、演艺传统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政策、规划时,从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实际出发,注重文艺表演团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改革发展统一指导思想引领下,坚持“一团一策”改革思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门别类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形成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譬如,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应更多关注精品创作和品牌建设,市、县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则应更多注重优秀传统剧目传承、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4)发挥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艺术创作中的引领主导作用
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因其发展历史和国有性质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有专家指出,中国社会的基础结构赋予了艺术表演团体三种基本社会功能,即文化传承功能、艺术生产功能和市场经营发展功能。与此三种基本社会功能相对应,艺术表演团体在社会组织结构中就存在着三重角色,即政治—伦理角色、市场—经营角色和艺术—行业角色。三重角色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艺术表演团体的基本内涵。[5]在这三种功能中,首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力争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还要发挥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引领主导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导创作方向和价值取向,为众多包括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内的其他各类型文艺表演团体做表率和榜样。
(5)注重传统戏剧文化保护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浙江的传统戏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振兴浙江传统戏剧,是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作为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传承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通过艺术创作活动把传统戏剧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这也是下一阶段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的重要发展任务。
3.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资金来源渠道
深化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改革,并不意味着政府要甩包袱、减少财政投资,相反,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导向作用、引领作用,还要加大对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艺术创作生产,繁荣浙江舞台艺术事业。除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外,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赠等各种途径投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拓宽院团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资本支撑体系。争取设立浙江省艺术发展基金,以此为平台和依托,集聚各方资源,使之成为推动浙江舞台艺术繁荣发展、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快速成长的重要抓手。
(2)鼓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竞争意识
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最终目的决定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必须大力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鼓励已经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成长为合格市场经营主体。国有文艺表演团体通过改革和治理,吸引和接收各方投资,逐步发展壮大,改变目前“小、弱、散”的发展格局;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大力提高竞争力、精品创作能力,以应对多元化文化娱乐业发展带来的行业竞争压力以及海外文艺表演团体、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盘活各类演出场馆资源
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演出场馆建设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馆条件,力争将“一团一场”政策纳入到“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当中,纳入到各地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上。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按照“建设一批、改造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发展思路,盘活各类演出场馆资源,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自有演出场馆建设、改造和规划工作。此外,还要创新思路、拓宽视野,灵活机动处理这一问题,通过租赁、合作、合并等多种途径快速改变发展现状,解决这一制约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4)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路径,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艺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长计议,踏实进取,不急躁,不盲目。首先要积极争取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特别是依托浙江省委宣传部“五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平台,按照“引进一批、发现一批、培养一批、推出一批”的工作思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其次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路径,通过创新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文艺表演团体和艺术高校合作办班等多种方式丰富人才培养路径。此外,加大在职人员职业培训力度,继续加大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实施力度,培养后备人才力量。最后,完善人才推出平台,通过拔尖艺术人才打造培养计划、中青年创作人才扶持计划、项目制作人培养计划推出各个领域拔尖人才,争取举办浙江省青年戏剧节等活动,专门搭建有利于青年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切实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5)调整完善公共文化政策,充分体现市场引领作用
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对实现文化消费公平,促进基层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必须要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观众、市场的引领作用,把选择文化产品的权力交给基层观众,在购买文化产品过程中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让各级各类文艺表演团体特别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都能参与到这一体系建设中。这样可以杜绝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承担过多演出场次,防止其过度依赖于政府采购项目,从而变相躺在政府身上,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通过竞争还可以建立良性、有序的市场秩序,同样有助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