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摘要】
男,36岁,头晕,嗜睡2月余。
【影像所见】
图3-2A、B、C、D,横断面T2WI及T1WI可见右侧基底节区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肿块,邻近侧脑室受压;肿块边界不清,信号较均匀,出血及坏死不明显,中线结构向左侧移位。图3-2E、F,冠状面T2WI可见肿块累及右侧基底节区、双侧丘脑及右侧中脑。图3-2G、H,DWI病变呈稍高信号。图3-2I、J、K、L,增强扫描见病灶上部呈不均匀强化,下部未见强化,右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可见多个线样和结节状强化。
【诊断和分析】
本病例诊断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发病年龄较大,平均40~50岁;②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易侵犯胼胝体,可出现室管膜下播散;③水肿较明显,占位效应较明显;④MRI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可见出血;⑤增强扫描病变可见不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
本病需与少突胶质细胞瘤、转移瘤、淋巴瘤等鉴别。
1.少突胶质细胞瘤
(1)部位表浅,多累及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可伴颅骨受侵。
(2)CT平扫大部分可见钙化。
2.转移瘤
(1)有原发肿瘤病史。
(2)一般多发,边界较清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
(3)小肿瘤、大水肿。
(4)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5)不典型的转移瘤可单发,可出血坏死,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难以鉴别。
3.淋巴瘤
(1)多发生于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2)多位于基底节区和脑室旁白质内,也可侵犯皮质。
(3)MRI呈等T1等T2信号,DWI呈显著的高信号。
(4)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
图3-2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MRI检查
【检查方法及选择】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侵犯范围、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增强扫描是必要的检查手段。CT对病灶显示不敏感,但对于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的鉴别有意义。
【临床病理和随访】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属于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其恶性程度介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之间,属WHO 3级,虽然肿瘤发生时就可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但大多数(75%)是由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转变而来。肉眼所见常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相仿,镜检下细胞形态颇多变异,可见细胞核有丝分裂和血管内皮增生,但为数不多,肿瘤可发生出血,一般无坏死。
【评述】
本病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要点在于有无强化,影像学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