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摘要】
女,17岁,发作性癫痫13年。
【影像所见】
图3-6A、B,横轴面T1WI及T2WI可见右侧颞叶内侧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肿物,周边可见少许水肿信号。图3-6C、D,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异常强化,其内可见囊变无强化区,邻近可见软脑膜强化影。
【诊断和分析】
本病例诊断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小儿及青年人多见,多表现为癫痫;②颞叶最常见,肿瘤部位表浅;③MRI呈不均匀长T1长T2囊实性病变;④肿瘤边界清楚,水肿不明显,可有占位效应;⑤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邻近软脑膜常可见异常强化。
【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
本病需与节细胞胶质瘤、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鉴别。
1.节细胞胶质瘤
(1)影像表现类似,为幕上囊实性病变,颞叶常见,壁结节明显强化,脑膜通常无强化。
(2)钙化较常见,50%可伴皮质发育不良。
(3)病变部位表浅,可出现邻近颅骨局限性骨质增生表现。
2.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1)发生率低,额叶最常见。
(2)囊实性病变,实性部分强化,邻近脑膜无强化。
【检查方法及选择】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增强扫描可显示是否有脑膜受累,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可以判断病灶有无钙化及邻近颅骨的改变。
【临床病理和随访】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属于边界清楚的星形细胞瘤,属WHO 2级。肿瘤常位于脑表浅部位,肉眼见肿瘤边界清,多数肿瘤为壁结节伴囊变,常见脑膜浸润或粘连,多数易与周围组织分离,少数较为弥漫并伴脑回浸润或沿脑沟播散。镜下为梭形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泡沫状含脂质的黄色星形细胞所构成,典型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核分裂象少见,无血管内皮增生和坏死。核分裂象较多,细胞丰富以及有坏死灶的所谓非典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预后较差。
【评述】
本病与节细胞胶质瘤及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常无法鉴别,有无钙化、邻近脑膜是否强化并非可靠的鉴别点。此外,非典型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可有显著的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可表现为显著不规则的环形强化,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难以鉴别。
图3-6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MRI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