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

时间:2024-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累及范围以及走行方向,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增强扫描是必要的检查手段。三叉神经鞘瘤为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或三叉神经鞘的脑外良性肿瘤。位于颅中窝神经部的肿瘤膨胀生长,囊变较多。骑跨于颅中窝、颅后窝之间,呈哑铃状生长是三叉神经鞘瘤典型的形态特征。

【病史摘要】

男,44岁,右眼内斜视3个月。

【影像所见】

图3-31A、B、C,横轴面T1WI、T2WI及冠状面T2WI显示右侧颅中窝、颅后窝哑铃形肿物,与右侧海绵窦关系密切,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其内可见更长T1更长T2信号,边界清楚,邻近结构受压。图3-31D、E、F,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可见囊性无强化区。

【诊断和分析】

本病例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颅中窝、颅后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瘤体较大,易发生囊变;②肿瘤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大多呈实性,部分囊变,囊内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③增强后实性病灶呈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呈环形强化,囊内无强化;④可引起病变侧圆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⑤常伴有脑桥、第四脑室受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少数可出现幕上脑积水征象;⑥肿瘤边界清晰,边缘光整,有明显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无水肿或有轻度水肿。

【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

本病需与海绵窦区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表皮样囊肿等鉴别。

1.脑膜瘤 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多呈椭圆形,很少呈哑铃形,囊变少见,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

2.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长T1长T2信号,边缘清楚,增强扫描呈非常显著的均匀强化。

3.表皮样囊肿 大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缘锐利,T1WI信号更低,增强扫描不强化。

【检查方法及选择】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累及范围以及走行方向,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增强扫描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临床病理和随访】

三叉神经鞘瘤为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或三叉神经鞘的脑外良性肿瘤。位于颅中窝神经部的肿瘤膨胀生长,囊变较多。

【评述】

骑跨于颅中窝、颅后窝之间,呈哑铃状生长是三叉神经鞘瘤典型的形态特征。MRI增强扫描对于诊断有重要价值。

图3-31 三叉神经鞘瘤MRI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