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律失常的类型

心律失常的类型

时间:2024-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于运动员和老年人,也可发生在颅内压增高以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身上。多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在老年人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冠心病出现偶发过早搏动时一般无症状或仅有心悸头晕。冠心病患者出现室扑和室颤时,通常有神志不清,无脉搏,皮肤温度下降,明显灌注不良的表现,如不及时抢救除颤,患者往往立即死亡。冠心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时,因阻滞程度不同而使临床症状不同。

1.窦性心动过速 指窦性心律,但心率大于100次/分,心脏长时间搏动过快。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心力衰竭等情况。某些药物如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也可以引起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指窦性心律,但心脏搏动过慢,心率小于60次/分。可见于运动员和老年人,也可发生在颅内压增高以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身上。

3.期前收缩(房性或室性早搏) 心脏的搏动提早出现,并且电信号不是由窦房结发出时就称为期前收缩(早搏)。正常人可以出现早搏,往往与精神紧张、消化不良、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有关。当然,早搏也可以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等情况下出现。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在老年人中女性略多于男性。

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成心室颤动而导致心脏性猝死。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以见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极少数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发作特点与室上速类似。

6.心房扑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 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常伴有窦房结功能减退的表现。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患者身上。

7.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 是非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多是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到了晚期的表现。

冠心病出现偶发过早搏动时一般无症状或仅有心悸头晕。频发室性早搏时患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气短等症状。查体时,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有早搏。此为心排血量减少所致。同时还可因过早搏动而出现心绞痛。

冠心病出现心动过速时,可突然感到心悸,心率明显增快且较规则。发作可持续数秒或数小时甚至数日,伴有恐惧、不安。如果心率超过200次/分时,可引起心脏器官供血不足导致血压下降、头晕、恶心、呕吐、心绞痛、昏厥或心力衰竭,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及猝死。

冠心病患者出现室扑和室颤时,通常有神志不清,无脉搏,皮肤温度下降,明显灌注不良的表现,如不及时抢救除颤,患者往往立即死亡

冠心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时,因阻滞程度不同而使临床症状不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很少有症状,仅听诊时第一心音略弱。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有心脏停搏或心悸感,听诊可见心音脱漏,脉搏也相应脱漏。心室率缓慢时可有头晕、乏力、易疲倦,过度劳累或活动后气促,甚至短暂昏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可进一步出现心、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智力减退,随时发生晕厥。听诊时心率慢而规则,每分钟35~40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甚者可闻及 “大炮音”。

心室率过慢或停搏时,可有短暂意识丧失。心室停搏超过15秒时可出现昏厥、抽搐、发绀等阿-斯综合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