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治疗冠心病应分型应用中成药

治疗冠心病应分型应用中成药

时间:2024-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治疗应活血通络,方药可选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通心络胶囊、杏灵颗粒、活血通脉胶囊等。治疗注重理气化痰,方药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冠心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6.血瘀胸痛为主 血瘀胸痛为主的冠心病患者,胸痛如针刺,频频发作,疼痛固定在某处,多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并伴有心绞痛的患者。不要随意间断用药,尤其是隐性冠心病者,即使无症状,也要坚持服药。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先,在发作期,主要选用有芳香温通、速效止痛作用的汤剂、丸片剂,以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代表药物包括冠心苏合香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以及瓜蒌薤白桂枝汤、人参汤等。到了病情缓解期,需要辨证分型施治,具体有五种类型:

1.心脉痹阻型 多见胸部刺痛或隐痛、绞痛,固定不移,时作时止,劳累时加重,舌质紫暗。治疗应活血通络,方药可选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通心络胶囊、杏灵颗粒、活血通脉胶囊等。

2.气滞痰壅型 多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情绪激动时明显。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苔浊腻。治疗注重理气化痰,方药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冠心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3.阳虚寒凝型 多见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悸汗出,畏寒,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舌苔白。治疗应注意通阳散结、行气祛痰化瘀,方药可选择瓜蒌薤白桂枝汤和保元汤加减,中成药可选择冠心苏合香丸、活心丸、日本救心丸、心通口服液等。

4.气虚血瘀型 多见胸部刺痛或隐痛,时作时止,劳累时加重,心悸气短,倦怠懒言,舌质紫暗。治疗注重益气活血,方药可选择血府逐瘀汤和生脉散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通心络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参芍片等。

5.心肾两虚型 多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遇劳则甚,心悸气短,心烦不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舌红或有紫斑。治疗上注意交通心肾,通阳散结,方药选择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中成药可用补心气口服液、滋心阴胶囊、舒心口服液等。

6.血瘀胸痛为主 血瘀胸痛为主的冠心病患者,胸痛如针刺,频频发作,疼痛固定在某处,多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并伴有心绞痛的患者。可用丹参舒心片,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及改善微循环作用,并能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也可选用冠心片,其中的丹参、川芎、红花、沉香、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冠脉供血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

7.气滞血瘀为主 气滞兼有血瘀的冠心病患者可用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的复方丹参片,或用由丹参、三七、赤芍、佛手泽泻等组成的冠芍片。两种药都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冠芍片还有降压和调脂作用。

8.气滞胸闷为主 气滞胸闷为主的冠心病患者,胸闷不舒时轻时重,还伴有胸闷彻痛的症状。可用理气宽胸的瓜蒌片,其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收缩的作用。

对伴有血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可同时服用首乌片或脉安冲剂(含有山楂、麦芽),两者均能降低血清中过高的胆固醇、β-脂蛋白,防止动脉进一步硬化。

在用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调节情绪,合理饮食,不用对药物疗效有影响的食物,如服含有人参的中成药时,忌饮茶、忌食萝卜等,以免影响疗效。

在心绞痛发作期,以治“标”为主,在无痛期,应以治“本”为主,切忌久服活血通脉作用较强的药物(如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丸等)。

不要随意间断用药,尤其是隐性冠心病者,即使无症状,也要坚持服药。注意中西药配伍的禁忌。如阿司匹林不能与鹿茸甘草及其制剂同时服用。用药切忌重复、复杂,同类型的药只选用一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