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紧急抢救,如同甘霖的滋润使庄稼获得新生。在这之后,还需不断保持水渠(血管)的通畅,防止“旱”情的再度光顾,不断做好防“旱”和抗“旱”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心脏虽然经过治疗,开通了血栓闭塞的血管,但病变血管仍然可以再发生闭塞,心肌梗死还会再次卷土重来,而且原来相对正常的血管也会发生新的病变,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那么,如何防止已经开通的血管发生再闭塞和出现再梗死呢?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如少吃和增加活动;二是要继续控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吸烟等;三是进行抗血栓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等;四是继续开源节流,使用增加血流供应和减少心脏血液(血氧)需要的药物,如服用β受体阻滞药;五是维护和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β受体阻滞药。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规使用(除非禁忌)β受体阻滞药、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他汀类调脂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能够减少再闭塞和再梗死,避免或者延缓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改善远期预后。当然,所有这一切措施都必须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食无节制、运动少本身就是危险因素,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包括以下几点:①饮食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以总量控制为主;②对于运动,应该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因地制宜的原则;③管住你的嘴,放开你的腿;少乘电梯,多爬楼梯;以步代车;④戒烟少酒,劳逸结合;⑤少有成就,老有所为,爱人爱己,心理健康。
具体而言就是:饮食应均衡,营养成分应适当,讲求杂食,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多吃。营养品(保健品)或者保健药物对于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不是主要的。饮食量要掌握一个度,不能多也不能太少,八九成饱就是度,饭前先喝汤也许是个控制食量的好办法。运动不能过量,尤其是在疾病恢复期,应当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活动中须掌握的度是:不感觉胸部特别难受或者憋闷,不感到呼吸十分困难,不出很多汗;活动后感觉还很轻松,不感觉非常疲劳。运动也不要拘泥于形式,工作间歇、上洗手间、在飞机上都可以利用机会适当活动。性生活对于老年人一样重要,但心肌梗死后1~2个月内最好避免性活动;性生活也应循序渐进。
患心肌梗死后不能认为自己就是个废人了,病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不但与用药有关,还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乐观向上、积极应对的人生态度什么时候都会让你受益匪浅。
心肌梗死后必须定期复诊,不单是取些药,还要听取医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用药情况的指导。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还应定期检查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如有可疑胸痛或者胸痛与活动有关,还应遵照医嘱进行普通心电图、心电运动试验和肌钙蛋白检查,甚至入院检查治疗。
一年输两次液,春秋各一次,被某些患者认为是防病治病、防栓治栓的主要手段,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且不说药物是什么,疗效又如何,一年365日,就算每次输液2周,那剩下的48周怎么办,一年输液两次能“顶”得住么?
心肌梗死不是健康生活的终点,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遵医嘱定期随访和用药,你就能像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和工作。心肌梗死后住院治疗不是终点,“大旱”之后还应持续不断地做好防“旱”和抗“旱”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