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时间:2024-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在症状和体征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医生诊断时应依据心电图表现做出判断。联合用药时患者易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因此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

1.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扑)。室上速多见青少年,大多无器质性病变;房速、心房颤动、房扑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室上速以阵发性发作为特征,突发突止,患者症状为阵发性心悸、气短、头晕,体征为心率快、节律整齐、心率过快时血压下降。房速、心房颤动、房扑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患者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心绞痛、晕厥等,患者体征也有心率过快,房速与室上速相同,心房颤动节律不整、心音强弱不等、脉短绌,患者心率过快时还可能血压下降。由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较快,患者心电图症状明显,而且可以带来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需要医师尽快做出处理。

常用药物: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除了使用按压颈动脉窦、眼球、刺激眼部等物理疗法,还可以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静脉推注腺苷(或三磷腺苷,即ATP)、维拉帕米(异搏定)、毛花苷C(西地兰)、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地尔硫等。有一些患者不适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如孕妇;还有一些患者应用心律失常药物后,仍不能终止,这时可以选择经食管进行心房调搏。由于药物治疗可能复发,因此患者也可以选择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根治室上速。

终止房速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医师可以选择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维拉帕米(异搏定)、β受体阻滞药,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维拉帕米(异搏定)、β受体阻滞药预防复发。

终止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可选用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维拉帕米(异搏定)、毛甘苷C(西地兰)、地尔硫、β受体阻滞药,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维拉帕米(异搏定)、β受体阻滞药、地尔硫可以维持窦性心律。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房扑、心房颤动已发生半年以上的患者,可通过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维拉帕米(异搏定)、β受体阻滞药、地尔硫、洋地黄控制心室率。

特别提示:使用维拉帕米(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用的选择。在治疗时医生应注意,要缓慢静推,同时监测心率。当心动过速中止时,应立即停止注射,以避免因过度应用造成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此外,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速时禁用维拉帕米(异搏定),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因为维拉帕米(异搏定)是钙拮抗药,对心肌有抑制作用。

2.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发性室速可见于正常人。

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出冷汗症状,严重时出现黑矇、晕厥、阿-斯综合征发作,甚至心脏停搏和猝死。患者体征可表现为心率增快,一般超过120次/分,心率大于180次/分时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由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在症状和体征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医生诊断时应依据心电图表现做出判断。

常用药物:终止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可静脉推注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终止特发性室速除用上述药物外,还可用维拉帕米(异搏定)。此外,在应用药物的同时,还应为患者补钾,保持血钾大于4.0毫摩尔/升。

特别提示:静脉用药时注意血压,用药期间避免出现低血钾、酸中毒,推注利多卡因速度要缓慢,否则患者可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联合用药时患者易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因此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