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比无高血压病史者高6倍。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病对于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如能耐受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
治疗高血压的多数药物都可以用于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既能降压又能有效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逆转已经发生的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目前认为是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且需长期应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常用的有依那普利(依那林)、贝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培哚普利(雅施达)等。应用时要注意防止突然过度地降低血压,并密切注意电解质平衡及排尿量,尤其是尿量明显减少引起的高钾血症,另外,要根据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调整剂量。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最近推荐应用的一类抗高血压药,可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但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仍主要用于因咳嗽或血管性水肿而不能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者。常用的有氯沙坦(科索亚)、缬沙坦(代文)和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3.β受体阻滞药 适用于病情稳定、已无液体潴留的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可纠正交感神经支配不均引起的室壁局部异常运动,恢复舒缩协调性,改善心肌充盈与顺应性,抑制交感神经介导血管收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释放和继发效应,降低心肌耗氧,减少细胞外重塑及心肌纤维化。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还可降低心肌耗氧,控制心绞痛发作。常用的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博苏、康忻)以及α、β受体阻滞药卡维地洛(达利全、金络)等。
4.利尿药 可轻度降压,是心力衰竭标准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的是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并保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β受体阻滞药的疗效及减少其不良反应。一般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心力衰竭加重有体液潴留时可选袢利尿药如呋塞米(速尿),而螺内酯(安体舒通)利尿作用较轻,因可改善心室重构,常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联合应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5.地高辛 目前唯一被推荐应用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长期治疗的正性肌力药,目的是改善症状。由于地高辛不能降低病死率,故不主张用于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和NYHA心功能Ⅰ级患者。
6.钙离子拮抗药 一般不用于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但对高血压引起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及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对血压难以控制或心绞痛反复发作者,可选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氨氯地平(络活喜)或非洛地平(波依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