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首选药物当之无愧 抗痛风治疗首选药物是别嘌呤醇。别嘌呤醇是当前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中惟一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药,黄嘌呤氧化酶是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和黄嘌呤转化为尿酸所必需的酶。别嘌呤醇是一种次黄嘌呤类似物,是次黄嘌呤的异构体,可主要被代谢为氧嘌呤醇(一种嘌呤氧化酶抑制药),通过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醇的活性,使其丧失活性而不起作用,黄嘌呤由于缺乏酶的作用不能氧化为尿酸,尿酸生成减少,从而使血尿酸下降,高尿酸血症消除,痛风症状得到缓解。别嘌呤醇的药物机制为抑制尿酸的合成,所以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痛风,都可以用别嘌呤醇治疗,也就是说,所有的痛风患者(无其他原发疾病)都可服用此药。
2.四类患者需慎用 肾是该药的主要排泄器官,故对于肾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对该药的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会增加。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停用该药,换用苯溴马隆,加用针对不良反应的药物治疗。别嘌呤醇及氧嘌呤醇都是从尿中排泄,别嘌呤醇对肝也有一定损害,故患有肝病的痛风患者一般不宜使用此药。对于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仅用降尿酸药难以使尿酸浓度迅速下降,此时不能一概加大降尿酸药的用量,因为血中三酰甘油水平与尿酸浓度呈正相关。当血液中三酰甘油浓度过高时,会阻碍肾排泄尿酸,如在降尿酸的同时加用调脂药,高尿酸血症就可以很快地得到控制。
另外,别嘌呤醇对个别患者可引起骨髓抑制的毒性反应,导致白细胞减少,其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症与用药剂量有关,别嘌呤醇用量在600~800毫克/天时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量在300毫克/天以下者很少出现。所以,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痛风患者,不宜使用此药。
3.用药剂量个体化 不同的痛风患者对降尿酸药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其中少数对别嘌呤醇很敏感,用常规剂量治疗,就会引起尿酸浓度骤降。由于尿酸浓度下降过快,可导致关节腔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关节周围组织,尿酸由腔内大量向外转移,刺激滑膜,形成转移性关节炎即假性痛风关节炎发作。如果用降尿酸药后仍出现关节炎发作时,不应即刻加大降尿酸的用药量,应化验尿酸浓度后,再视血尿酸水平酌情处理。
4.不可因不良反应而却步 所有抗痛风治疗的化学性药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则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越多。严格掌控用药剂量,同时监测用药过程中血象、肝肾等功能的变化,可有效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